[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相变材料的可调谐超材料吸收器有效
申请号: | 201210238032.6 | 申请日: | 2012-07-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0753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03 |
发明(设计)人: | 曹暾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2F1/17 | 分类号: | G02F1/17 |
代理公司: | 大连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21200 | 代理人: | 李宝元;梅洪玉 |
地址: | 116024***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相变 材料 调谐 吸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相变材料(GST)的可调谐超材料吸收器(Metamaterial Absorber),可应用于光电开关、太阳能电池、气体测量等领域。
背景技术
超材料(Metamaterial)的奇异电磁特性可以突破传统介质的物理极限,实现诸多新颖功能,例如,突破现有透镜的波长极限,实现具有亚波长成像特点的“完美透镜”;还可有效引导电磁波的传播路径,实现真正的电磁隐身。特别是基于超材料的吸收器被证明可以很好的吸收入射电磁波的能量,因此得到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然而该研究领域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挑战,比如,由于其吸收光谱的工作频段过窄所导致的吸收效率过低的问题,为了解决该问题,人们做了很多尝试,由此形成了电磁学领域一个新的研究热点:可调谐超材料吸收器。
利用超材料实现新型吸收器已有很多报道,成为最前沿的科技领域之一。而具有频率可调谐性的超材料吸收器更是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2006年,H.T.Chen提出通过电子注入可以使超材料吸收器的吸收光谱的幅度和工作频带具有可调谐性。2008年,H.T.Chen又研制出可以通过光参杂调谐超材料吸收器的吸收光谱,上述结果分别被Nature报道,被誉为吸收器研究领域的重要突破。同年,D.R.Smith提出可以通过控制温度的变化实现可调谐超材料吸收器。2012年,A.Minovich 等人将超材料浸在液晶之中,通过外加电场调节液晶的双折射率进而实现吸收光谱的频率可调谐性。
可是,上述可调谐超材料吸收器,需要引入外加可调器件,这将会增加超材料吸收器结构的复杂性。而液晶又具有流动性与腐蚀性,将会给超材料吸收器的实际应用带来很大的难度。
如可直接调节超材料吸收器的介电常数,将有效简化可调谐超材料吸收器的实现难度,大大推进其实用化进程。因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相变材料的可调谐超材料吸收器。通过在金属层-相变材料层-金属层-氧化层多层结构的顶部金属层,制备具有周期性结构的孔阵列,使其具有可调谐吸收光谱,从而解决超材料吸收器吸收光谱窄的技术问题。本发明利用相变材料介电系数随外加电场或温度改变而变化的特性,实现超材料吸收器工作频率的可调谐,最大调节幅度可达900nm。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上述可调谐超材料吸收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基于相变材料的可调谐超材料吸收器,该器件具有结构简单、操作容易、 工作频率调谐范围大等特点。
本发明解决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基于相变材料的可调谐超材料吸收器是基于多层结构的器件。通过在其顶部金属层设计和制备周期性结构的孔阵列,可以使其具有磁偶极子,因此可以在特定频段内产生幅值较大的的吸收光谱。再通过改变相变材料的介电常数,使该吸收光谱发生频移,从而实现高幅值可调谐超材料吸收器。所述的多层结构是通过在玻璃衬底上生长金属层、相变材料层、金属层和氧化层而成,金属层的宽度在1微米至2厘米、高度在20纳米至10微米,相变材料层宽度在1微米至2厘米、高度在20纳米至10微米;氧化层宽度在1微米至2厘米、高度在1纳米至1微米。金属层包括Al、Ag、Au、Cu、Ni。相变材料层包括GeTe, Ge2Sb2Te5, Ge1Sb2Te4, Ge2Sb2Te4, Ge3Sb4Te8, Ge15Sb85 ,Ag5In6Sb59Te30。氧化层包括In2O3,SnO2,ITO。
所述的周期性孔矩阵孔是三角形、方形、圆形、椭圆形、弧形、十字形、六边形;孔的宽度在20纳米至1微米、高度在60纳米至30微米。周期性孔矩阵可以通过干法或者湿法刻蚀工艺实现,如电子束曝光(E-beam lithography)、聚焦离子束曝光(Focus Ion Beam lithography) 和反应离子束刻蚀(Reactive Ion Etching, RIE)等,其特点是底部平坦,孔壁光滑,侧面形状不限。
所述的多层结构可以通过材料生长工艺实现,如电子束蒸发,金属有机化合物化学气相沉淀,气相外延生长,和分子束外延技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理工大学,未经大连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3803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透明代理方法及代理服务器
- 下一篇:主动式独立悬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