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钩缓用过载保护吸能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94590.7 | 申请日: | 2012-06-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0056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03 |
发明(设计)人: | 姜晓东;吴刚;杨庆龙;邓大伟;张晋伟;阙红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车戚墅堰机车车辆工艺研究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1G9/04 | 分类号: | B61G9/04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科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102 | 代理人: | 何朝旭 |
地址: | 213011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钩缓用 过载 保护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与轨道车辆车钩缓冲装置集成的过载保护吸能装置,尤其是一种钩缓用过载保护吸能装置,属于轨道车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车辆端部的车钩缓冲装置中均设置有能量吸收结构,其作用是吸收车辆受到意外撞击时产生的的冲击力,以保护人员和车辆设备安全。申请号200820180063.X、200820115355.5的中国专利揭示了扩张式过载保护吸能装置的典型结构。这种过载保护的扩张式吸能装置的实现形式为能量吸收变形管。当车辆受到意外冲击时,产生的冲击力将牵引杆上的胀套强行压入变形管中,变形管发生径向膨胀,通过变形管的塑性变形来吸收能量和缓和冲击力。采用车钩+过载保护吸能装置+缓冲器串联的形式安装于车体底架的安装座上,三部分均在安装座的同侧,结构简单,作用可靠,安装结构较为紧凑,为目前地铁钩缓的主要结构形式,但其比吸能(单位重量所吸收的容量)较低。申请号为EP1955918的欧洲专利和US2008277366的美国专利揭示收缩式过载保护吸能装置,受限于其变形原理和动作形式,需要安装于缓冲器尾部,即车钩+缓冲器串联,在将过载保护吸能装置则安装于车体底架安装座的两侧,尤其是收缩式钩缓用过载保护吸能装置,需要采用4个长紧固螺栓固定。虽然此结构有利于在安装座的前端采用大容量的缓冲器,但其过载保护吸能装置的结构和安装固定形式较为复杂,组装要求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发明一种结构简单、紧凑,安装于车体底架安装座前端的钩缓用过载保护吸能装置,以替代扩张式过载保护吸能装置;同时解决后置式过载保护吸能装置重量大、成本高以及组装、安装需要简化的技术难题。
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的钩缓用过载保护吸能装置的基本技术方案为:包括
中空形成内腔的变形管,所述变形管的外端具有凸缘,内端形成具有锥度的缩径段,所述缩径段的端头形成具有周向约束结构的毂槽;
中空形成内腔的缩减安装座,所述缩减安装座具有套装所述变形管且与所述缩径段相配的内锥段,至少所述内锥段的硬度高于所述变形管,所述缩减安装座远离变形管的一端具有法兰凸缘,所述法兰凸缘处的内孔中具有缩孔台阶;
螺帽端具有止转结构的牵引螺栓,所述牵引螺栓穿过所述变形管且周向限位于所述毂槽,并与所述变形管形成周向约束;
两端分别具有内、外螺纹的安装轴,所述内螺纹端从远离变形管的一端插入所述法兰凸缘处的内孔,且限位于所述缩孔台阶,所述牵引螺栓与所述内螺纹旋合。
上述缩减套可以由相邻的缩减环和安装座构成,其中所述缩减环具有套装所述变形管且与所述缩径段相配的内锥段,所述安装座远离变形管的一端具有法兰凸缘,所述法兰凸缘处的内孔中具有缩孔台阶。
安装时,变形管凸缘端与车钩连接,安装座、牵引螺栓通过安装于安装轴上的缓冲器与车体底架连接。其吸能采用收缩式——即通过变形管发生径向收缩的塑性变形来吸收能量、缓和纵向冲击力,而安装则类似扩张式吸能装置,可以安装于车体底架的前端。因此,本发明的钩缓用过载保护装置同时具有比吸能大、结构简单紧凑、安装方便的优点,可完全替代现有的扩张式钩缓用过载保护吸能装置,且避免了后置式的过载保护装置重量大、成本高和固定、安装方式要求高的缺点,并节省车体底部的安装空间。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立体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实施例的平面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的钩缓用过载保护吸能装置如图1、2所示,具有中空形成内腔的变形管5,该变形管的外端具有环形凸缘5-1,内端形成具有锥度的缩径段5-2,该缩径段的端头形成具有周向约束结构的毂槽。还具有中空形成内腔的缩减安装座,该缩减安装座既可以是整体结构,也可以如图1、2所示,由相邻的缩减环3和安装座6构成,其中缩减环具有套装变形管5且与其缩径段5-2相配的内锥段,安装座6远离变形管5的一端具有法兰凸缘,该法兰凸缘处的内孔中具有缩孔台阶。内锥段的硬度高于变形管5。牵引螺栓2的螺帽端(内端)具有止转结构——容易想到,各种非圆螺帽均可起到约束旋转的止转作用。牵引螺栓2穿过变形管5且通过导向键1连接周向限位于变形管5端头的毂槽,与变形管5形成周向约束。安装轴4两端分别具有内、外螺纹,内螺纹端从远离变形管5的一端插入安装座6法兰凸缘处的内孔,且限位于其缩孔台阶,牵引螺栓2与内螺纹旋合,并拧紧至规定的预紧力。安装轴4的外螺纹位于缩径外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车戚墅堰机车车辆工艺研究所有限公司,未经南车戚墅堰机车车辆工艺研究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9459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