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欠采样率脉冲UWB通信系统中的窄带干扰消除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94499.5 | 申请日: | 2012-06-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1029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03 |
发明(设计)人: | 晋本周;张盛;潘剑;林孝康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
主分类号: | H04B1/719 | 分类号: | H04B1/719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顺天达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17 | 代理人: | 易钊;周娇娇 |
地址: | 518055 广东省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采样率 脉冲 uwb 通信 系统 中的 窄带 干扰 消除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欠采样率脉冲UWB通信系统中的窄带干扰消除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脉冲超宽带(UWB)技术作为一种无线通信技术方案,以其低复杂度、低成本、高定位精度等优点,在无线传感器网络和高精度定位与导航系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为了与现有窄带系统共享频谱,UWB系统的发射功率谱密极低,远低于窄带系统。然而,对UWB通信来说,窄带信号是一种干扰,并且功率很高,窄带干扰(NBI)会严重影响UWB系统的性能。因此,NBI的估计与消除是UWB通信中非常重要的问题。
对于传统数字接收机,NBI信号检测方案中通常以奈奎斯特率对接收信号r(t)进行采样,然后基于快速傅里叶变换(FFT)对采样信号进行分析,估计出NBI信号在频域的精确位置及谱特征,最后通过设计滤波器完成对NBI信号的消除。然而,由于UWB通信带宽很大,可达数吉赫兹,根据奈奎斯特采样定理,这种方案需要极高的采样频率,很难由单一模数转换器(ADC)实现,即使实现,高速ADC也会导致很高的系统功耗。
近几年来出现的压缩感知(CS)理论为NBI信号检测与消除提供了新的思路。基于CS方案的接收机结构如图1所示。接收机无需以奈奎斯特率进行采样,而是采用一组并行的乘积累积器和低速ADC对接收信号进行投影,得到采样向量y,然后在数字域完成对UWB信号的检测。其中,投影函数{ψi(t)}的选取主要有如下两种方法:
(1)利用NBI信号在UWB信号频谱范围内稀疏的特点,基于压缩感知理论估计出NBI信号子空间,然后基于该子空间设计一个投影矩阵P,使得NBI信号属于的P零空间,此时,P可将NBI信号映射为零向量。为了系统实现,该方法基于P设计一组投影函数{ψi(t)}将NBI信号映射为零,以此消除窄带干扰。然而,该方法中NBI信号子空间估计复杂度高,且投影函数波形产生困难。
(2)第二种方法是将{ψi(t)}选取为一组单频正弦或者余弦信号,其频率均匀分布在UWB信号频谱范围内。通常窄带干扰的功率远大于UWB信号,如果在某一个支路所对应的频点处存在窄带干扰,采样值会出现异常,并可以被检测出来。那么,直接将该支路的采样值删除便可抑制NBI。然而,由于UWB信号能量在整个频谱中分散的特点,采用单频点投影函数不能有效的获取UWB信号能量,不利于UWB信号的检测。
另外,虽然基于压缩感知的方案降低了对采样率的要求,但并行的系统结构使得接收机复杂度非常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UWB通信系统中NBI的估计与消除方法复杂度高的缺陷,提供一种欠采样率脉冲UWB通信系统中的窄带干扰消除方法,接收机端直接对滤除带外噪声后信号进行低速采样,NBI信号估计与消除完全在数字域进行,其系统复杂度低,易于实现。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欠采样率脉冲UWB通信系统中的窄带干扰消除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对接收的第一个未包含UWB信号的信息包滤除带外噪声后的信号进行采样,得到M×1维采样向量y1,基于采样向量y1计算窄带干扰信号的正交投影矩阵
S2、对后续接收的包含UWB信号的信息包滤除带外噪声后的信号进行采样,得到M×1维采样向量yi=[yi(0),yi(1),...,yi(M-1)],其中i表示信息包的序号,基于NBI信号的正交投影矩阵通过得到消除窄带干扰信号后的UWB信号。
在根据本发明所述的欠采样率脉冲UWB通信系统中的窄带干扰消除方法中,所述步骤S1中通过以下步骤基于采样向量y1计算窄带干扰信号的正交投影矩阵
S11、对向量y1进行M点的快速傅里叶变换得到其FFT变换向量λ;
S12、设定判决门限Th,通过以下公式得到标识NBI分量位置的向量h,
(j=0,1,...,M-1);
S13、计算窄带干扰信号的正交投影矩阵正交投影矩阵为以向量f作为第一列、pr作为第一行的托普利茨矩阵;其中向量f为向量h求反傅里叶变换获得,pr=[f(0),f(M-1),f(M-2),…,f(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未经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9449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