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故障诊断功能的FlexRay总线节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90277.6 | 申请日: | 2012-06-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6858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09 |
发明(设计)人: | 邓健;陈冰;门宇彬;陈文强;潘之杰;赵福全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杭州分公司;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12/40 | 分类号: | H04L12/40;H04L12/24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9 | 代理人: | 尉伟敏 |
地址: | 311228 浙江省杭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故障诊断 功能 flexray 总线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讯网络,尤其是涉及一种具有故障诊断功能的FlexRay总线节点。
背景技术
汽车的总线网络节点在一般的设计中由于采用的收发器器件的不同而对某些功能有所欠缺,在对于网络管理及故障诊断的应用时不足以满足汽车发展的高安全性、确定性要求。如出现总线故障时,仅能报告Error错误,不能报告确定的错位信息等;或为报告确定错误信息给收发器加外围电路造成电路复杂情况。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于2011年02月09日公开了公布号为CN101969393A的专利文献,名称是一种用于FlexRay总线和PC104总线的协议转换器,其公开的FlexRay总线节点包括FlexRay总线控制器、电压隔离转换器、FlexRay总线收发器等部分,但是当节点出现错误时无法及时进行报告,容易对汽车上的设备造成误控制,带来无法预料的后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是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无法诊断节点是否出现故障、可能对设备造成误控制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可以诊断节点或者网络是否出现故障、在出现故障以后停止改变设备状态的FlexRay总线节点。
本发明针对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一种具有故障诊断功能的FlexRay总线节点,包括微控制器、总线收发模块、隔离电路和ESD模块,所述微处理器与所述总线收发模块连接,所述总线收发模块与所述隔离电路连接,所述隔离电路通过所述ESD模块与FlexRay总线连接,所述微控制器还通过SPI总线与所述总线收发模块连接。
SPI(Serial Peripheral interface,高速同步串行口)是一种标准的四线同步双串行总线,其具有高速、全双工、同步等特点。SPI总线可以使MCU与各种外围设备以串行方式进行通信以交换信息。
微控制器可以通过SPI总线读取总线收发模块内的状态,从而获取错误信息,当读取到错误信息时,对设备进行安全化控制,确保不出现误操作。不同节点具有不同的安全化处理手段,比如发动机为逐渐降低功率,空调为停止工作,安全气囊为弹出操作。
作为优选,所述总线收发模块包括第一FlexRay收发器和第二FlexRay收发器。双通道冗余的连接可以提高数据传输的稳定性。
作为优选,所述ESD模块包括电容C2、电容C3、电容C5、电容C6、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容C8、电容C9、电容C10、电容C11、电阻R6、电阻R7、电阻R8和电阻R9;
所述第一FlexRay收发器的BP端通过电阻R1连接BP-A端,所述FlexRay收发器的BM端通过电阻R4连接BM-A端,所述电阻R2的一端连接BP-A端,另一端同时连接电阻R3的一端和电阻R5的一端,所述电阻R3的另一端通过电容C3接地,所述电阻R5的另一端连接BM-A端,所述BP-A端通过电容C2接地,所述BM-A端通过电容C6接地,所述电容C5跨接在BP-A端和BM-A端之间;
所述第二FlexRay收发器的BP端通过电阻R5连接BP-B端,所述FlexRay收发器的BM端通过电阻R9连接BM-B端,所述电阻R7的一端连接BP-B端,另一端同时连接电阻R8的一端和电阻R105的一端,所述电阻R8的另一端通过电容C9接地,所述电阻R10的另一端连接BM-B端,所述BP-B端通过电容C8接地,所述BM-B端通过电容C11接地,所述电容C10跨接在BP-B端和BM-B端之间。ESD模块可以滤除总线上的信号干扰,防止出现误诊断,同时起到隔离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杭州分公司;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杭州分公司;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9027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