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桥车桥间差速器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67438.X | 申请日: | 2012-05-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0547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03 |
发明(设计)人: | 陈永康;陆泽虎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永康 |
主分类号: | F16H48/08 | 分类号: | F16H48/08;F16H48/38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王朋飞;王加岭 |
地址: | 562400 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双桥 车桥间 差速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重型汽车驱动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双桥车桥间差速器。
背景技术
桥间差速器,即轴间差速器,已经广泛地用于重型汽车双驱动轴,如国产解放牌CA3250P66K2L1TA1型,斯达一斯太尔牌ZZ3253N4041C1型、北奔牌ND3251B41J型等使用AC系列、300系列轮边减速车桥(中桥)的重型汽车。如图3所示,目前通常使用的轴间差速器,包括滑动啮合套、主动圆柱齿轮、十字轴、行星齿轮、半轴齿轮及主动轴(即前贯通轴),所述主动圆柱齿轮与主动轴之间设有轴向调整垫片,所述轴向调整垫片在初装时使主动圆柱齿轮与主动轴保持一定轴向间隙,进而使主动圆柱齿轮的端面锥齿与行星齿轮的行星齿及半轴齿轮的半轴齿处于合适啮合状态,从而确保轴间减速器各部件的正常运行。
但是,在轴间减速器的运行中,主动圆柱齿轮除了受与其啮合的从动圆柱齿轮(图中未示出)正常传递径向扭矩外,还要同时受到两方面的轴向作用力:一是主动圆柱齿轮的端面锥齿与行星齿轮的行星齿及半轴齿轮的半轴齿啮合传动过程中产生的轴向力,二是主动圆柱齿轮与从动圆柱齿轮(图中未示出)啮合过程中受到的轴向力。这两个轴向力共同迫使主动圆柱齿轮产生轴向后移,从而使得主动圆柱齿轮的轴向调整端面与调整垫片之间和主动轴的止推端面与调整垫片产生急剧滑动轴向磨损,进而使主动圆柱齿轮与行星齿轮的啮合间隙逐渐增大而传动不平稳,进而引起撞击或震动载荷,特别是在高速高温的工作环境中,经常造成主动圆柱齿轮、行星齿轮和半轴齿轮发生打齿。另外,由于调整垫片未固定,在运行中是转动的,主动圆柱齿轮所受径向力作用于其上,使调整垫片内缘与主动轴相应外表面接触发生转动摩擦,在主动轴接触部位会形成径向磨损槽,严重时会将前主动轴从调整垫片处扭断。
人们为了解决主动圆柱齿轮的轴向调整端面与调整垫片之间和主动轴的止推端面与调整垫片产生轴向磨损,及调整垫片与主动轴间的径向磨损问题,进行了各种研究和尝试。
如《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2010年12月第24卷第12期,52页,《重型车轴间差速器承推垫圈应力分析》。该文针对重型车轴间减速器承推垫圈应力分析问题,计算了行星齿系啮合传动所产生的轴向力。并批露了,承推垫圈所受最大应力88.81MP,而中间部分应力分布在50-60MP,存在明显的边缘效应,边界接触处的应力值大;材料为CuSn7Pb7Zn3铸成的承推垫圈的屈服强度为100MP,虽基本可以满足使用要求,但安全系数比较低,仅为1.1,比较容易失效,并建议使用屈服极限更大的承推垫圈。
又如名称为“汽车车桥差速器调整垫片”,公开于2009年12月23日的CN201368184号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汽车车桥差速器调整垫片,该垫片上表面和下表面的径向方向上分别设置有若干梯形槽,上表面的梯形槽和下表面的梯形槽呈交替分布。该汽车车桥差速器调整垫片的结构设计,提高了差速器内部的油润滑,降低了齿轮与调整垫片间的摩擦,延长了零部件的使用寿命,降低了车桥的事故率。但是该技术方案虽有较好的油润滑,主动圆柱齿轮的轴向调整端面与调整垫片之间和主动轴的止推端面与调整垫片,及调整垫片与主动轴间的运动关系没有改变,同样易形成轴向磨损和径向磨损。
再如名称为“改进的汽车轴间差速系统传动结构”,公开于2012年4月11日的CN102410352A号专利文献。其公开了一种改进的汽车轴间差速系统传动结构,核心是在通常使用的轴间差速器的主动圆柱齿轮的端齿一侧,增加了一个向心推力球轴承。采用该技术方案,在轴间差速器运行中,轴向调整垫片可保护不动,基本解决主动圆柱齿轮的轴向调整端面与调整垫片之间和主动轴的止推端面与调整垫片产生轴向磨损,及调整垫片与主动轴间的径向磨损问题。但对于使主动圆柱齿轮的端面锥齿与行星齿轮的行星齿及半轴齿轮的半轴齿处于合适啮合状态,尚需要通过选择不同厚调整垫片来实现。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安全性高、使用寿命长、安装维护方便的桥间差速器。
本发明通过如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永康,未经陈永康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6743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可配置的电子制动换挡互锁超控
- 下一篇:一种多功能车用连接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