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高度可调的承载装置的地面运输车辆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32021.X | 申请日: | 2012-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5699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31 |
发明(设计)人: | U·阿勒丁;C·贝恩克;M·迪韦尔 | 申请(专利权)人: | 永恒力集团 |
主分类号: | B66F9/24 | 分类号: | B66F9/24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 代理人: | 董华林 |
地址: | 德国*** | 国省代码: | 德国;DE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高度 可调 承载 装置 地面 运输 车辆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地面运输车辆,具有沿升降架在高度上可调的承载装置,该承载装置承载的负载由负载传感器检测。
背景技术
已知在具有在高度上可调的承载装置的地面运输车辆上设置易读的起重力图表,该起重力图表告知驾驶员允许将多大的负载提起到多高的高度,以避免或降低车辆倾翻的危险。该起重力图表根据车辆结构对于不同的负载重心距离和不同的提升高度示出最大的允许负载。该起重力图表通常设计成矩阵的形式,矩阵的行指示允许的提升高度,而列指示负载重心距离,其中矩阵的单元格示出允许的最大负载。
在使用起重力图表时,操作员必须获知正确的负载重心距离、确定负载、估算堆入/取出高度,并根据这些值在图表的正确的列和行中读出最大的允许负载。车辆操作员必须将这样得到的最大的允许负载的数值与其估算的负载值进行比较,以决定是否存在倾翻危险。
此外,已知在地面运输车辆中,由负载、提升高度、推动位置、倾斜位置、负载重心和车辆重心以及车辆特有的其他输入变量进行自动确定倾翻极限。此时,用于自动确定倾翻极限的数学方法通过控制装置循环计算。由于这里使用的输入变量作为测量值是具有公差的,这些方法得出距物理的倾翻极限非常大的安全距离。使用公差小的传感器相对昂贵,使得结果是驾驶员过早地并且不必要地被警告。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地面运输车辆,其在使用尽可能少的传感器的情况下可靠地确定要遵守的距车辆的物理倾翻极限的安全距离。
按照本发明,上述目的通过一种具有权利要求1的特征的地面运输车辆来实现。有利的实施形式形成从属权利要求的主题。
按照本发明的地面运输车辆配备有沿升降架在高度上能够调节的承载装置。此外,该地面运输车辆配备有负载传感器,该传感器检测承载装置上所承载的负载的重量。按照本发明的地面运输车辆具有控制单元,在该控制单元上能够由驾驶员手动地选择一个或多个负载重心。按照本发明的控制单元根据检测到的负载针对所述一个或多个所选的负载重心确定允许的提升高度。该控制单元优选向驾驶员示出所述确定的允许的提升高度。按照本发明的控制单元允许驾驶员通过选择一个或多个负载重心可靠地确定最大提升高度,所述负载重心指示负载重心例如距所述承载装置的背面的距离。这意味着,按照本发明的控制单元通过只使用一个负载传感器就能够可靠地确定最大提升高度,并将这个提升高度告知驾驶员或触发其他的步骤。优选地,实现对一个负载重心的选择。
在一个优选的改进方案中,附加地设置用于承载装置的高度传感器,该传感器将检测到的提升高度提供给控制单元。通过该附加的信息,当检测到的提升高度距所确定的允许的最大提升高度低于预定的最小距离时,所述控制单元能够产生视觉的和/或听觉的报警信号。在这种实施形式中重要的是,提升高度传感器不是用于在数学模型中计算倾覆力矩,而只是用于在提升高度接近所确定的最大提升高度时产生报警信号。尽管设有第二个传感器,按照本发明的地面运输车辆的控制单元只利用一个负载传感器工作,以确定最大的允许提升高度。
在一个优选的改进方案中,随着提升高度逐渐接近所述允许的最大提升高度,报警信号发生变化。以这种方式,操作人员被警告,在继续抬升承载装置时,即将出现对于地面运输车辆的(倾翻)临界状态。
在另一个特别是与前伸式推高叉车相关的实施形式中,设有前伸传感器,该传感器将检测到的升降立柱的位置提供给控制单元。在前伸式推高叉车中,升降架设置在推高立柱保持件上,以便在车轮支承臂之间的区域中移动。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形式中,控制单元根据检测到的推高立柱的位置算出允许的提升高度。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形式中,控制单元构造成用于附加地选择一个目标提升高度并针对所选的负载重心确定并显示对于目标提升高度来说能抬升的最大负载。在控制单元的这种实施形式中,地面运输车辆的操作人员能够简单地确定期望的堆入/取出高度对于所承载的负载来说是否能够实现,或者是否会导致临界状态。
附图说明
以下详细说明优选的实施例。在图中:
图1示出地面运输车辆从侧面观察的透视图;
图2示出控制单元的简化视图;
图3示出用于信号处理的示意性的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永恒力集团,未经永恒力集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3202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