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I-III-IV族化合物太阳能电池用二氧化硅阻隔层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26710.X | 申请日: | 2012-04-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4675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22 |
发明(设计)人: | 徐东;徐永;任昌义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科聚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31/18 | 分类号: | H01L31/18 |
代理公司: | 深圳中一专利商标事务所 44237 | 代理人: | 张全文 |
地址: | 518103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iii iv 化合物 太阳能电池 二氧化硅 阻隔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太阳能电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I-III-IV族化合物太阳能电池用二氧化硅阻隔层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通常情况下,I-III-VI族化合物太阳能电池是在被沉积在含钠的玻璃上的,制备温度约为550℃。制备在柔性基底上的I-III-VI族化合物太阳能电池效率最高的为制备在不锈钢基底上的铜铟镓硒(CIGS)太阳能电池,其效率可达17.4%。根据热膨胀系数,Kovar合金(Fe/Ni/Co合金)与钼的匹配最好,而钛箔与CIGS吸收层的热膨胀系数匹配最好。
柔性I-III-VI族化合物太阳能电池的效率记录目前是采用不锈钢为基底,其原因主要是因为不锈钢耐高温,可加热至1000℃以上;同时其在膨胀系数方面与CIGS电池材料的膨胀率相近,保证了基底与电池有比较好的附着力。但是不锈钢为导电金属,所以必须要在其上加一层阻隔层,一则可以防止各串联电池被基底导通;二则可以防止Fe、Cr等杂原子通过热扩散进入吸收层,其将会对吸收层效率产生严重的毒害作用,使效率降低。不锈钢衬底中含有大量的Fe,而Fe等杂质的扩散对半导体器件的性能有很大的影响。少量的Fe掺杂(低于6.65%)在CIGS中可形成FeCu(FeInSe2),Feln(CuFeSe2)等替位缺陷,而FeCu的形成能低于FeIn,易于以FeInSe2相形式存在。而薄膜体内存在深能级缺陷FeCu,会形成有效的复合中心,将直接增大电池吸收层的体内复合,大大降低载流子迁移率及寿命。
目前主要用作阻隔层的材料有SiOx和Al2O3,就成本和阻隔效率而言SiOx的综合性能更优一些。一般阻隔层的厚度为3μm,但是即使有阻隔层的存在,由于厚度有限,始终会有相当的Fe等杂原子扩散入吸收层,使电池效率降低,因此,以不锈钢为衬底的CIGS电池的最高效率为17.4%,相比玻璃衬底的CIGS电池的效率记录19.9%还有一定差距。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提供一种I-III-IV族化合物太阳能电池用二氧化硅阻隔层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提供一种I-III-IV族化合物太阳能电池用二氧化硅阻隔层的制备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配制正硅酸烷基酯的酸催化溶液,所述正硅酸烷基酯的酸催化溶液包含摩尔比为1∶(1~5)∶(0.5~3)∶(0.001~0.1)的正硅酸烷基酯、异丙醇、H2O和HCl;
将所述正硅酸烷基酯的酸催化溶液放置0.5~6h,然后加入NH4OH溶液,获得硅溶胶,其中,所述硅溶胶中正硅酸烷基酯、异丙醇、H2O和HCl的摩尔比为1∶(3~9)∶(1~6)∶(0.001~0.1),所述NH4OH与HCl的摩尔比为1∶1~4∶1;
在异丙醇气氛中将硅溶胶涂覆在介质上;
将上述涂敷硅溶胶后的介质继续在异丙醇气氛中老化5~75min,然后浸泡在异丙醇溶液中老化,获得老化的凝胶薄膜;
将老化的凝胶薄膜升温干燥,升温速率为10~180℃/s,升温至150~500℃后保持10~75min,获得所述I-III-IV族化合物太阳能电池用二氧化硅阻隔层。
本发明I-III-IV族化合物太阳能电池用二氧化硅阻隔层的制备方法,工艺设备简单,过程温度低,能够有效的控制薄膜的微观结构。该二氧化硅阻隔层对比相同厚度的二氧化硅阻隔层,由于孔洞的存在使扩散路径增加的,扩散通路的截面积减少,增加了阻隔层的阻隔效率,保证了I-III-IV族化合物太阳能电池吸收层不会受到衬底杂原子扩散的影响。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I-III-IV族化合物太阳能电池用二氧化硅阻隔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1制备的I-III-IV族化合物太阳能电池用二氧化硅阻隔层的扫描电镜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科聚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科聚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2671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H01L 半导体器件;其他类目中不包括的电固体器件
H01L31-00 对红外辐射、光、较短波长的电磁辐射,或微粒辐射敏感的,并且专门适用于把这样的辐射能转换为电能的,或者专门适用于通过这样的辐射进行电能控制的半导体器件;专门适用于制造或处理这些半导体器件或其部件的方法或
H01L31-02 .零部件
H01L31-0248 .以其半导体本体为特征的
H01L31-04 .用作转换器件的
H01L31-08 .其中的辐射控制通过该器件的电流的,例如光敏电阻器
H01L31-12 .与如在一个共用衬底内或其上形成的,一个或多个电光源,如场致发光光源在结构上相连的,并与其电光源在电气上或光学上相耦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