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树脂组合物、光学膜及液晶显示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210114926.4 | 申请日: | 2012-04-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4679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24 |
发明(设计)人: | 金泽笃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09D201/00 | 分类号: | C09D201/00;C09D125/04;C09D133/04;G02B5/02;G02B1/10;G02F1/1335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赵曦;金世煜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树脂 组合 光学 液晶 显示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光学膜用途中有用的、含有透光性微粒的树脂组合物。而且本发明还涉及具备由该树脂组合物形成的树脂层(防眩层等)的光学膜及应用其的液晶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在液晶显示装置等图像显示装置中,为了防止外部光线的映入,有时在其能见侧表面配置防眩膜等光学膜。这种防眩膜通过例如将含有透光性微粒(珠)的树脂组合物(涂布液)涂布在基材膜上、形成具有基于透光性微粒的表面凹凸的树脂层来制作(例如,日本特开2010-07909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在通过将混合分散有透光性微粒的树脂组合物涂布在基材膜上来形成树脂层的以往的光学膜中,由于在树脂组合物中透光性微粒的分散性不良,因此有时在得到的光学膜中产生浊度不均、或在树脂层中产生气泡而损坏外观品质。这样的浊度不均、气泡产生使光学膜的制品收率降低。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有效地抑制可在涂布于基材膜而得的光学膜中产生的浊度不均和气泡混入的含有透光性微粒的树脂组合物。另外,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使用上述树脂组合物而形成的、抑制了浊度不均和气泡产生的光学膜以及具备其的液晶显示装置。
本发明含有下述方案。
[1]一种树脂组合物,包含混合物和透光性微粒,所述混合物含有透光性树脂或者形成透光性树脂的树脂成分和溶剂,所述混合物在25℃时的表面张力是18mN/m~35mN/m,所述透光性微粒具有能够悬浮其的甲醇水溶液的甲醇浓度的下限值,该下限值在25℃时为1.0重量%以上且低于15.0重量%。
[2]根据[1]所述的树脂组合物,其中,所述透光性微粒由选自聚苯乙烯、聚(甲基)丙烯酸酯和聚苯乙烯-聚(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中的任一种聚合物形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树脂组合物,其中,相对于100重量份的所述透光性树脂或者形成透光性树脂的树脂成分,所述透光性微粒的含量为25重量份以上且低于50重量份。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树脂组合物,其中,所述透光性微粒的重均粒径为5μm~10μm。
[5]一种光学膜,具有基材膜和层叠在所述基材膜上且由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树脂组合物形成的防眩层。
[6]一种液晶显示装置,依次具备背光装置、光偏转机构、第1偏振片、液晶单元、第2偏振片、和[5]所述的光学膜。
[7]根据[6]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所述光偏转机构在与所述第1偏振片相对的表面上具备2片含有多个线状棱镜的棱镜膜,一片棱镜膜以其线状棱镜的棱线方向大致平行于所述第1偏振片的透射轴的方式配置,另一片棱镜膜以其线状棱镜的棱线方向大致平行于所述第2偏振片的透射轴的方式配置。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在所述背光装置与所述光偏转机构之间进一步具备光扩散机构。
根据本发明,在树脂组合物中透光性微粒的分散性良好,因此能够提供抑制了浊度不均以及由树脂组合物形成的树脂层中的气泡产生的光学膜。本发明的光学膜的浊度均匀性优异并且外观品质也优异。
附图说明
图1是模式地表示用于测定能够悬浮透光性微粒的甲醇水溶液的甲醇浓度的下限值的装置体系的图。
图2是表示使用图1所示的装置体系而得的甲醇浓度与激光透射率的关系的图表。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光学膜的一优选例的概略截面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光学膜的其它优选例的概略截面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光学膜的其它优选例的概略截面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防眩性偏振片的一优选例的概略截面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防眩性偏振片的其它优选例的概略截面图。
图8是用于说明棱镜膜具有的线状棱镜的棱线方向与偏振片的透射轴方向的关系的概略立体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其它优选例的概略截面图。
图10是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概略图,图10(a)是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主视图,图10(b)是对图10(a)的平面4b从其垂线方向进行观察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树脂组合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住友化学株式会社,未经住友化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1492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