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低高度装配式弹性短枕式整体道床及其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14877.4 | 申请日: | 2012-04-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0568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25 |
发明(设计)人: | 郭建平;张晓娟;张艳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 |
主分类号: | E01B2/00 | 分类号: | E01B2/00;E01B1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万科园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30 | 代理人: | 王军;张亚军 |
地址: | 100082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度 装配式 弹性 短枕式 整体 道床 及其 施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城市轨道交通、铁路,轨道工程减振轨道,具体是一种低高度装配式弹性短枕式整体道床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运行时产生振动影响沿途居民及教育科研单位正常生活及工作。地铁整体道床轨道施工完成投入运营后采取减振技术工程改造困难,现有技术使用条件有限,而且不适用于曲线轨道,有些有副作用带来钢轨异常波磨或钢轨维修工作量大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国内外铁路及轨道交通普遍采用的弹性短枕式整体道床,是由混凝土预制的短轨枕(减振质量块)、橡胶包套(俗称套靴)、减振垫板三个部件组成的弹簧质量系统;该系统将减振垫板放在短枕下面后一同放入橡胶包套,通过扣件系统将钢轨及减振质量系统组成轨排采用架轨法施工浇筑混凝土整体道床将包套、短轨枕、减振垫板组成的减振质量系统浇注在混凝土中与混凝土基础形成整体,组成弹性整体道床。
该技术适用于轨道高度大于500mm的减振轨道,减振效果达到8-12dB,是该减振级别轨道效果较好(优于轨道减振器、各种减振扣件)使用中轨道结构稳定性好,不出现钢轨波磨,基本上属于免维护的轨道结构。
这种结构适用于新线建设,但对于既有线改造施工困难,地下铁道隧道限界限制拆除道床困难,以现有道床面作为基础隧道限界不够。
此外虽然是免维护轨道,但大修时更换减振垫板需要起道作业略显得不方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为了克服上述的不足,提供一种低高度装配式弹性短枕式整体道床及其施工方法,它能解决地铁既有线为满足减振降噪要求采取轨道减振技术难题,满足沿途居民及单位对减振要求,同时满足工程改造时轨道施工方面不影响行车。
本发明目的是通过这样的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低高度装配式弹性短枕式整体道床,包括:道床基础、道床基础中间设置排水沟、接触轨、钢轨、扣件系统、减振质量块、铺轨基标,所述的道床基础上表面设置减振垫板,减振垫板上面固接减振质量块,在减振质量块周围放置绝缘层,在绝缘层周围放置“L”型截面定位支撑,并通过锚固件将减振质量块和减振垫板锁定在道床基础上。
所述的施工方法:具体由以下几道工序:
第一道工序:浇注砼道床基础或清理既有的道床面;确定质量块的位置;
第二道工序:在道床基础表面设置减振垫板,在减振垫板上放置减振质量块;
第三道工序:在减振质量块周围放置绝缘层;
第四道工序:在绝缘层周围放置“L”型截面定位支撑通过锚固件和定位支撑将减振质量块和减振垫板锁定在道床基础上;
第四道工序:用扣件系统将钢轨紧固定在减振质量块上;
第五道工序:调整轨道钢轨几何尺寸。
所述的施工方法:具体由以下几道工序:
第一道工序:浇注砼道床基础或清理既有的道床面;
第二道工序:在道床基础表面设置减振垫板,在减振垫板上放置减振质量块;
第三道工序:用扣件系统将钢轨紧固定在减振质量块上;
第四道工序:调整轨道钢轨几何尺寸及减振质量块的位置;
第五道工序:在减振质量块周围放置绝缘层;
第六道工序:在绝缘层周围放置“L”型截面定位支撑通过锚固件和定位支撑将减振质量块和减振垫板锁定在道床基础上;
所述的减振质量块为铸铁或铸钢材料铸造成型的垫块,所述的锚固件为在道床上打孔后直接锚固螺栓或锚固固定螺栓的套管,所述扣件系统为有螺栓扣件或无螺栓扣件。
所述的减振质量块与减振垫板之间通过粘结或通过热压成型或螺接或铆接为一体。
所述的轨下至道床面安装高度为80-120mm。
本发明将扣件系统垫板与减振质量块(短轨枕)合一的减振质量块减少轨道高度,便于施工及检修。同时,达到了轨道振动在8-12之间减振要求,也解决了轨道交通既有线沿线居民或企业投诉振动超标问题,避免了因投诉影响轨道交通运营,以及避免了地上建筑物拆迁所造成的巨大投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俯视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剖面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减振质量块俯视示意图;
图4是图3的A-A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未经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1487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