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汽车散热器压力脉冲试验台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02672.4 | 申请日: | 2012-04-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4534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22 |
发明(设计)人: | 戴一涛;刘震涛;刘宏瑞;沈瑜铭;齐放;俞小莉;朱小平;牛健;冯燕;黎宏苗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M17/007 | 分类号: | G01M17/007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0 | 代理人: | 张法高 |
地址: | 310027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散热器 压力 脉冲 试验台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压力脉冲试验台,尤其涉及一种汽车散热器压力脉冲试验台。
背景技术
汽车散热器俗称汽车水箱,是汽车发动机冷却系统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件。汽车散热器由冷却用的散热器芯体、进水室和出水室三个部分组成。冷却液在散热器芯体内流动,空气从散热器芯体外高速流过,冷却液和空气通过散热器芯体进行热量交换,从而实现散热降温的目的。
散热器性能直接影响汽车发动机的散热效果及动力性、经济性和可靠性,乃至正常工作和行驶安全。散热器通常位于汽车前端迎风处,工作条件恶劣,不仅要经受风吹雨淋和汽车排出废气以及砂土、泥浆的污染,而且还要承受反复的热循环和周期性的振动。另外,散热器内长期流动着冷却液,对散热器有锈蚀及腐蚀作用。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对散热器的工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在汽车散热器的设计和检测中,疲劳强度成为其重要的性能指标,通过压力脉冲疲劳试验对散热器的疲劳性能进行测试,对于汽车散热器的疲劳评定很有研究价值。而现有的测试散热器疲劳特性的试验装置中,难以测试高温环境下散热器的疲劳寿命,不能真实反应散热器在实际工况中的状态,检测结果与真实工作状态下的散热器性能有一定的差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汽车散热器压力脉冲试验台。
为解决该技术问题,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汽车散热器压力脉冲试验台包括液压泵站、高温油泵站、试验控制器、上位机和试验台台体,试验台台体包括液压加载装置和高温油加载装置,液压泵站与液压加载装置相连构成液压加载机构,高温油泵站与高温油加载装置相连构成高温油加载机构;
其中,液压泵站包括油箱、液压泵、第一电动机、第一滤油器、第二滤油器、第三滤油器、第一溢流阀、第一单向阀;液压加载装置包括高压蓄能器、低压蓄能器、第一伺服比例阀、第二伺服比例阀、第三伺服比例阀、第一液压放大器、第二液压放大器、第三液压放大器、第一伺服液压缸、第二伺服液压缸、第三伺服液压缸。伺服比例阀为三位四通阀,其中P为高压油路接口、T为回油油路接口、A为第一工作油路接口、B为第二工作油路接口,液压泵站的输油油路及回油油路分别与第一伺服比例阀、第二伺服比例阀、第三伺服比例阀的高压油路接口P、回油油路接口T相连接,而第一伺服液压缸、第二伺服液压缸、第三伺服液压缸则分别与第一伺服比例阀、第二伺服比例阀、第三伺服比例阀的第一工作油路接口A、第二工作油路接口B相连接,同时,第一伺服液压缸、第二伺服液压缸、第三伺服液压缸的伺服活塞末端分别与第一驱动液压缸、第二驱动液压缸、第三驱动液压缸的驱动活塞末端相连接,高压蓄能器、低压蓄能器分别与输油油路、回油油路相连接;
高温油泵站包括加热恒温油箱、高温油泵、第二电动机、加热器、第四滤油器、第五滤油器、第六滤油器、第二溢流阀、第二单向阀;高温油加载装置包括第一高温高压电磁阀、第二高温高压电磁阀、第三高温高压电磁阀、第四高温高压电磁阀、第五高温高压电磁阀、第六高温高压电磁阀、第三单向阀、第四单向阀、第五单向阀、第一驱动液压缸、第二驱动液压缸、第三驱动液压缸、第一散热器、第二散热器、第三散热器;第一高温高压电磁阀、第三高温高压电磁阀和第五高温高压电磁阀的进油口分别与高温油泵站的输油油路相连接,第一高温高压电磁阀、第三高温高压电磁阀和第五高温高压电磁阀的出油口分别与第三单向阀、第四单向阀及第五单向阀的进油口相连接,而第三单向阀、第四单向阀及第五单向阀的出油口又分别与第一驱动液压缸、第二驱动液压缸、第三驱动液压缸的油腔以及第一散热器、第二散热器、第三散热器的进油口相连接;第二高温高压电磁阀、第四高温高压电磁阀和第六高温高压电磁阀的进油口分别与第一散热器、第二散热器、第三散热器的出油口相连接,第二高温高压电磁阀、第四高温高压电磁阀和第六高温高压电磁阀的出油口分别与高温油泵站的回油油路相连接。
同时,所述试验控制器的内部模块连接关系为:CRIO 9014控制器分别与NI 9201 AD模块、NI 9217 RTD模块、NI 9263 DA模块、NI 9481继电器模块以及PC机相连接;NI 9201 AD模块又与压力传感器及位移传感器相连接;NI 9217 RTD模块又与热电阻温度传感器相连接;NI 9263 DA模块又与液压加载机构相连接;NI 9481继电器模块又与高温油加载机构相连接;PC机又与打印机及显示器相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0267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