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效气缸活塞动力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87139.5 | 申请日: | 2012-06-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4450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22 |
发明(设计)人: | 高健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田娘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B75/40 | 分类号: | F02B75/40;F02F1/18;F02F3/00 |
代理公司: | 苏州广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34 | 代理人: | 张利强 |
地址: | 215522***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效 气缸 活塞 动力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效气缸活塞动力系统,属于动力系统发动机领域。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现有技术的发动机气缸,采用气缸、活塞以及曲轴箱结构,在气缸和活塞之间采用密封环进行滑动密封配合,由于现在的发动机都是内燃机,在燃烧的过程中会产生高温高压,这样气缸工作状态时候的温度就会很高,而密封环此时仍然要与气缸壁进行摩擦,而众所周知的一个事实就是,温度越高,金属材料的耐磨性能就会越低,这样气缸内壁和密封环之间长时间摩擦就容易使气缸的内壁磨损变形,影响气缸的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气缸活塞机构在高温条件下,耐磨性能下降,进而导致气缸壁由于高温摩擦而磨损变形的问题,提供一种高效气缸活塞动力系统。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高效气缸活塞动力系统,包括气缸、活塞和曲轴箱,所述气缸和活塞之间采用间隙配合,并且在配合面不设置密封环,所述曲轴箱和所述气缸连接并密封,在所述气缸的侧面设有液氧入口,所述液氧入口与液氧供送管道连接,所述液氧供送管道的末端与高压液氧储罐连通,所述液氧供送管道上设有加热器;所述曲轴箱的侧面与气体回充管道连通,所述气体回充管道连接到进气道;所述进气道上安装有涡轮压气装置;所述气缸的排气道与涡轮动力机构的入口连通,所述涡轮动力机构与所述涡轮压气装置同轴并由所述涡轮动力机构对所述涡轮压气装置输出动力;所述涡轮动力机构的出口与所述加热器的入口连通。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提供的高效气缸活塞动力系统,采用悬浮活塞的结构,并利用液氧高压进行隔离活塞和气缸,保证活塞和气缸之间不进行直接接触,并且可以有效地减小泄漏现象的发生,而即使发生泄漏了,也可以通过气体回充管道回充到进气管中,可以供给燃烧室进行燃烧使用;而由排气道上安装的动力涡轮驱动涡轮压气装置,可以提高气缸的输出动力,并可以起到充分利用排气道上的高温高压尾气的目的,具体的说所述涡轮动力机构利用了尾气的高压能量,所述加热器利用了尾气的高温能量,使能量得到充分的利用。总之,与现有技术的气缸活塞机构相比,本发明的效率更高,输出动力更大,并且节能环保效果好。
附图说明
下面根据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高效气缸活塞动力系统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高效气缸活塞动力系统,包括气缸1、活塞2和曲轴箱3,所述气缸1和活塞2之间采用间隙配合,并且在配合面不设置密封环,所述曲轴箱3和所述气缸1连接并密封,在所述气缸1的侧面设有液氧入口4,所述液氧入口4与液氧供送管道41连接,所述液氧供送管道41的末端与高压液氧储罐42连通,所述液氧供送管道41上设有加热器43;所述曲轴箱3的侧面与气体回充管道51连通,所述气体回充管道51连接到进气道11;所述进气道11上安装有涡轮压气装置21;所述气缸1的排气道12与涡轮动力机构22的入口连通,所述涡轮动力机构22与所述涡轮压气装置21同轴并由所述涡轮动力机构22对所述涡轮压气装置21输出动力;所述涡轮动力机构22的出口与所述加热器43的入口连通。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提供的高效气缸活塞动力系统,采用悬浮活塞的结构,并利用液氧高压进行隔离活塞和气缸,保证活塞和气缸之间不进行直接接触,并且可以有效地减小泄漏现象的发生,而即使发生泄漏了,也可以通过气体回充管道回充到进气管中,可以供给燃烧室进行燃烧使用;而由排气道上安装的动力涡轮驱动涡轮压气装置,可以提高气缸的输出动力,并可以起到充分利用排气道上的高温高压尾气的目的,具体的说所述涡轮动力机构利用了尾气的高压能量,所述加热器利用了尾气的高温能量,使能量得到充分的利用。总之,与现有技术的气缸活塞机构相比,本发明的效率更高,输出动力更大,并且节能环保效果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田娘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田娘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8713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