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交通运输(轨道、公路机动车辆)防追尾、防碰撞办法在审
申请号: | 201210087060.2 | 申请日: | 2012-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0243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25 |
发明(设计)人: | 王大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大伟 |
主分类号: | B61L23/00 | 分类号: | B61L23/00;G08G1/1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00162 天津市河***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交通运输 轨道 公路 机动车辆 追尾 碰撞 办法 | ||
1.轨道运输车辆非正常(按半自动闭塞法、电话闭塞法或其它非自动控制驾驶方式行车,临时减速运行或停车)在线运行时,或即将进入此类非正常运行状态前,驾驶控制人员必须将即时运行情况(行驶方向、速度和位置)通知到同线上运行的相邻前、后车驾驶控制人员,并得到对方明白确认;此时本车与其前、后相邻车辆驾驶控制人员间的直接有效联络不得中断;该车辆进入到下一闭塞区间、站区间或两车间的安全区间前,必须询问相邻前车是否已驶出该区间,并得到相邻前车尾端驾驶控制人员确认:其所在车辆已完全同向驶出该区间,之后方可缓速驶入;否则不得驶入,应继续联络,直至调度指令、站区指令和前车确认信息完全一致为止;车辆完全驶入该区间后,应立即通知相邻后车驾驶控制人员;车辆驶出该区间并完全驶入下一区间时,应立即通知到相邻后车驾驶控制人员。
2.在线车辆受室外环境(气象、地形、地理)、时间、长距离隧道等因素,受室内、地下和架空轨道等墙壁、隧道壁、拐弯处和人为原因(如烟雾等)遮挡前方视线因素的影响,车辆即时速度下的动态制动安全距离(为受关联因素影响的动态值)和该速度下的无动力驻车距离(为受关联因素影响的动态值)相比较大者,大于行驶中车辆驾驶控制人员对同线相邻前车尾端可视距离时,该车驾驶控制人员必须首先直接询问前车驾驶控制人员,确认相邻前车已驶出前方不可视区域或相应的闭塞区间、站区等后,方可缓速驶入,否则不得驶入,应继续联络,直至调度指令、站区指令或闭塞区间指令与前车确认信息完全一致为止;车辆完全驶入后,应立即通知相邻后车驾驶控制人员;车辆驶出该区间并完全驶入下一区间时,应立即主动通知到相邻后车驾驶控制人员。
3.汽车智能防撞、防追尾辅助驾驶系统 ,当汽车与汽车之间的间距小于相应的动态安全距离时,该系统能自动报警,并采取制动(辅助驾驶)措施,或提醒采取转向措施;测定本车、相邻车辆(前、后、左、右)的即时速度、方向,及与相邻车辆的间距、相对速度;并依据各速度、间距的变化率和方向的变化趋势,判定车辆间是否处于相应动态安全距离范围,并给出显示;判定车辆未处于安全距离(为受关联因素影响的动态值)、或车辆间间距的变化率不安全时,系统能自动进行语音和信号报警,并采取减速、制动等辅助驾驶措施,或提醒采取转向措施;即时安全距离,由车辆当时所处于的矢量速度、速度变化率(矢量加速度)、路况、气象和时间因素决定,是区间变量。
4.该系统应设置不同的工作状态,部分工作状态应可以选择,驾驶员根据当时的车况、路况和其它环境因素决定设置,可起到良好的辅助驾驶作用;该系统工作状态至少要包括:高速公路行车、干线(国、省道等)公路长途行车,城区干线及快速路行车、繁忙及空旷路面行车、不良气象条件及湿滑路面行车,山区危险路段行车(还可兼备预防落崖、撞壁等恶性事故发生),各种路况和其它环境条件下的高、中、低速行车等;车辆在高速公路、山区危险路段、长途客货运输等情况下行车时,该系统应自动开启并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此时该系统的默认状态或常态应为预先设置的相应工作状态,但驾驶员可以在限时内暂时改变系统工作状态,限时过后系统将自动恢复默认工作状态。
5.高速公路、国道、省道、城市快速路、其它主要和干线道路的建设及所有者,应开发和建设与车载智能防撞、防追尾辅助驾驶系统相适应的软、硬件系统,提供服务和管理;诊断即将上线和在线车辆是否装有满足基本要求的车载智能防撞、防追尾辅助驾驶系统;合格车辆的通行费应给与优惠;为在线车辆提供相应的数据、信息、通讯服务、维修维护、配件更换及安装或重新安装服务;其它类型公路应积极参照跟进,依具体路况选择实施。
6.交通管理部门同时制定与车载智能防撞、防追尾辅助驾驶系统相配套的法规条款,并根据实际情况使之成为强制性法规,年检时作为必检、强检项目;检验合格者,其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缴费应给与相应优惠;相关法规应及时纳入《道交法》中;保监会制定措施,支持公路机动车辆运输防碰撞、防追尾综合控制工程建设,监督保险公司为装有合格(满足法律、法规要求)车载智能防撞、防追尾辅助驾驶系统的车辆,在参保涉车安全险种时给与相应的优惠保险费;驾驶员培训也应有跟进措施;安监局要有相应的监督措施和安全要求,以监督路网和交通运输企业安全运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大伟,未经王大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87060.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长牡蛎无损伤取样方法
- 下一篇:一种双卷筒式管道机器人投放回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