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N,N′-二哌啶基硫脲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83272.3 | 申请日: | 2012-03-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2759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08 |
发明(设计)人: | 郭睿;孙宾涛;赵鹏飞;宋军旺;徐瑛;鹿凯;杨旭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D211/06 | 分类号: | C07D211/06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陆万寿 |
地址: | 710021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哌啶 硫脲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橡胶防老剂具体为抗臭氧剂的制备方法,特别涉及一种六氢吡啶和硫脲亲和取代消去制备N,N′-二哌啶基硫脲的方法。
背景技术
硫脲衍生物防老剂具有防臭氧老化、防氧化和改进动态疲劳性能的特点。硫脲衍生物具有非污染性和低着色性,迁移性小;对水不溶解,在酸液中也几乎不被抽出;在各种溶剂中长时间浸渍,仍能保持产品特性,且不变色,可生产彩色橡胶制品。
(一)硫脲类防老剂抗臭氧机理
硫脲衍生物结构式如下:
其中R1、R2、R3、R4可以为烷基、芳基、糠基和氢原子,当R为氢原子时,其结构式类似于胺类化合物。
硫脲化合物有硫醇基(R-SH,R为烷基),具有较高的抗氧化能力,它系氢过氧化物分解剂,通常作辅助抗氧剂与受阻酚并用。从反应机理上看,每摩尔的硫化物只能分解1mol的过氧化物ROOH,事实上每摩尔的硫化物能分解掉20~25mol的氢过氧化物。其作用机理还不太清楚,有人认为,促使氢过氧化物分解的不全是硫化物,分解产生的中间产物如亚砜、硫代亚磺酸、二氧化硫等均具有分解过氧化物的作用。其抗氧化机理如下:
2RSH+ROOH→ROH+RSSR+H2O
RSH+RO2·→ROOH+RS·
2RS·→RSSR
RS+RO2·→稳定产物
硫醇的分解产物同样具有分解氢过氧化物的作用,如:
RSSR+2ROOH→RSR+SO2+2ROH
RSR+ROOH→RSOR+ROH
进一步发现,分解产物SO2,SO3同样是有效的过氧化物分解剂。
取代基是哌啶的硫脲可以保证防老剂具有一定的分子量(分子量的大小对硫化胶具有重要意义,分子量大促进硫化)并且哌啶环使取代基具有一定的供电子能力,取代基供电子能力越强,硫脲分子上的氢越活泼,越易被氧化,效果越好。
(二)硫脲类防老剂的国内外研究产品现状
硫脲类衍生物在橡胶工业中最早作为含氯橡胶的硫化促进剂,随着对硫脲类衍生物合成品种的增加和在橡胶中应用研究的加深,发现一些品种的硫脲衍生物除对含氯橡胶具有促进剂作用外,还对其它橡胶具有优良的抗臭氧老化性能。20世纪以后,由于人们环保意识的加强,在工业界形成一股强劲持久的绿色浪潮。在此情况下,对无毒、无味、不污染且防护效果好,属于绿色环保型的硫脲类防老剂受到青睐。现在生产品种主要有二正丁基硫脲(DBTU)、二正辛基硫脲、乙撑硫脲(ZZ)、三丁基硫脲(TBTU)、二烷基硫脲(L)、二糠基硫脲(DFTU)、1-(对乙氧基苯基)-3-苯基硫脲、BOUR、SOUR、NS-10-N、NS-11等。生产企业有日本川口公司、大内新兴公司、美国Pennwalt公司、Summit公司、Vanderbilt公司、Polymerics公司、Harwick公司,英国Robinson公司、德国BASF公司、朗盛公司,瑞士Hoffmann-Laroche公司等。
国内硫脲衍生物类抗臭氧防老剂的代表品种为陕西齐利得精细化工有限公司生产的抗臭氧剂CTU。据不完全统计,目前西欧年生产硫脲类防老剂约750t,并且以每年22.5%的速度增加,而我国年生产量约为150t,年增长率仅为5.2%。由此看出,我国对此类防老剂的开发明显落后于世界其他工业发达国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N,N’-二哌啶基硫脲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提高了反应的产率,且副反应少,产品纯度高,绿色环保。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N,N’-二哌啶基硫脲的制备方法,将六氢吡啶和硫脲混合进行亲和消去反应,所述亲和消去反应在95~115℃的条件下进行,将亲和消去反应得到的粗产物在0.09MPa压力下,依次于60℃和90℃两段温度下进行减压蒸馏,减压蒸馏后收取的固体经重结晶得到N,N’-二哌啶基硫脲。
该制备方法的具体步骤如下:
1)将硫脲溶于无水乙醇中得硫脲溶液,每250mL无水乙醇中加入3g硫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科技大学,未经陕西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8327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霍尔角度传感器
- 下一篇:一种节能型双向冷热交换套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