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原木运输车车架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77989.7 | 申请日: | 2012-03-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1628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01 |
发明(设计)人: | 陈平生;夏永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淮安市专用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21/02 | 分类号: | B62D21/02;B60P3/41 |
代理公司: | 淮安市科文知识产权事务所 32223 | 代理人: | 谢观素 |
地址: | 223005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原木 运输车 车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原木运输车,特别涉及一种原木运输车车架。
背景技术
原木运输车由于需要运输原木等细长货物,通常都会在前车架后增加一个牵引式后车架,再在前后车架上设置U形架(便于放置原木),便可以拖载较长的原木,以及其他的细长货物。
现有技术中,车辆的拐弯是通过后车架的牵引管与前车架的连接结构实现的,或是在前后车架之间设置转盘,以便在车辆转弯时,前后车架之间可以形成转弯夹角。而放置于前后车架上的原木是不能随着转弯的,即原木不能自由的变换与前后车架轴线的夹角,为了适应前后车架转弯的需要,都会将U形架活动连接于车架所设的转轴上,但这种设计方案在行驶中U形架稳定性差,转轴容易损坏或变形。
现有技术还存在一个缺陷是,空载时,后车架仍是拖在车后,由于后车架重量轻,在遇到特殊路况或者拐弯时,很容易发生侧翻甚至造成牵引管脱落的问题,因此,空载时如何携带后车架是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现有技术还存在另一个缺陷是,配备的轮毂淋水系统的水箱安装在车架下的两侧,由于所需的水箱容量大,因此安装在这个位置经常被蹭破。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原木运输车车架,当车辆转弯时,U形架不仅灵活,而且稳定性好,同时可以在车辆空载时,方便携带后车架,在车辆行驶中水箱也不会被蹭破。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原木运输车车架,所述车架包括前车副车架和后车车架,所述后车车架前端设有牵引管,所述牵引管与前车副车架后端所设的牵引机构转动连接;
所述副车架包括纵梁、连接于纵梁之间的横梁,还包括设置于副车架上的转盘,垂直于纵梁设置于转盘上的U型架;所述转盘设有转盘连接座,所述连接座固定连接于副车架纵梁和横梁上;
所述副车架还包括设置于副车架前端部的前龙门。
本发明进一步改进方案是,在连接座底部设有三根横梁,第一横梁设置于连接座底部中间位置,第二横梁和第三横梁分别设置于第一横梁两侧的连接座底部。
本发明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第一横梁两端贯穿纵梁延伸出连接座后,其上设有墩柱,所述墩柱的内侧与连接座连接,所述墩柱的上平面略低于转盘上平面。
本发明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U型架由底梁和连接于底梁两端的立柱构成,所述底梁连接固定于转盘直径线上,底梁两端设有夹板,立柱下端插于夹板中,螺栓贯穿两者连接固定。
本发明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立柱上部设有绳索固定环。
本发明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在前车副车架的U型架前后的纵梁上分别固联有后车架轮胎支撑梁,在前龙门顶部设有牵引管搁置凹口。
本发明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轮胎支撑梁两端之间固联有加强撑,所述加强撑位于U型架下方,两根加强撑分别连接于U型架连接座两侧。
本发明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凹口设置于前龙门顶部中间位置,所述凹口呈V字形或U字形或喇叭形,其凹面向U型架方向倾斜。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一、本发明由于在副车架上设置有转盘,并将U型架的底梁连接固定于转盘上,从而提高了U型架在运行中的稳定性,以及转动的灵活性,进而可有效提高副车架的使用寿命。
二、本发明还在第一横梁两端贯穿纵梁延伸出连接座后的端部设置墩柱,以防止U型架受力变形时将其托住,保证了车辆行驶中的安全性。
三、本发明由于在U型架前后的副车架纵梁上分别固联有后车架轮胎支撑梁,因此,当车辆空载时,可以将后车架放置在副车架上,后车架的轮子被支撑梁紧紧的挤夹,保证了行车的安全。
四、本发明同时在前龙门的顶部设置了牵引管搁置凹口,当后车架放置在副车架上后,牵引管可搁置在凹口内,即使山路颠簸,或车辆拐弯,由于凹口的限制,牵引管也不会被甩下前龙门,而导致车辆损伤。
五、本发明由于将水箱设置于前龙门下部,水箱随着前龙门被安装于副车架上(位于靠近驾驶室的副车架前端),因此,在车辆行驶中,水箱不会被路边的凸出物碰撞,同时,可以根据需要设定水箱容量,满足车辆制动的冷却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设有连接座前车副车架立体示意图。
图2为图1仰视立体示意图。
图3为图1中连接座与转盘及其U型架连接后、同时设置有轮胎支撑梁示意图。
图4为后车架放置于前车副车架上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淮安市专用汽车制造有限公司,未经淮安市专用汽车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7798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防屏蔽通用天线贴片的近场支付系统
- 下一篇:原木运输车后车架总成存放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