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储能容器和程序控制的电动汽车冷暖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67037.7 | 申请日: | 2012-03-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8239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8 |
发明(设计)人: | 蒋宗传;蒋兴振 | 申请(专利权)人: | 蒋宗传;蒋兴振 |
主分类号: | B60H1/20 | 分类号: | B60H1/20;B60H1/32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61215 | 代理人: | 贾玉健 |
地址: | 北京市朝阳***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容器 程序控制 电动汽车 冷暖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汽车空调领域,涉及电动汽车空调,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储能容器和程序控制的电动汽车冷暖系统。
背景技术
电动汽车不耗费汽油,节省石油资源,环境保护,噪音低,其动力电源可以用水电、火电、风电,太阳能电等。但是电动汽车在冬天没有发动机的热源,不得不依靠其动力电池给电热元件充电加热来给车内人员供暖。而动力电池的电量是极其有限的,如果它的能量用来取暖,就缩短了其续行的距离。另一方面,目前的电动汽车,主要用于短程行驶,当司机启动车辆到车内被加热需要一段时间,等到车内热了一小段时间车辆到达目的地停车后热量又全部散发掉造成浪费。
以往的技术文献和研究中没有考虑到以上因素。在专利文献(专利公开号CN1709734A)电动汽车热泵空调系统中所介绍的热泵系统只是简单的在空调制冷系统中加入制热功能,其加热车内所用的能源全部取自电池中所储存的能源,这样会缩短电动汽车的续行里程。中国专利申请号为03140422.7专利名称为:电机驱动汽车空调。该专利自述为:“一种电机驱动汽车空调,包括车体及分别安装在车体上的汽车发动机散热水箱,…其特征在于:所说的汽车空调压缩机不由汽车发动机带动工作,而是由联接在蓄电池组上的专用电动机直接带动空调压缩机运行工作,提高了汽车空调的制冷效率。虽然该技术可以在各类常规汽车上使用,但是无法为电动汽车提供取暖的舒适性环境。无法在冬季为车室内部提供热量。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储能容器和程序控制的电动汽车冷暖系统,具有自动和手动控制温度系统和具有储蓄热量或者冷量的储能容器,而且易于实施设计方案,还可以节约或不用电动汽车蓄电池的能量,即增加了续行里程,又达到了节能环保和减排二氧化碳的效果。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具有储能容器和程序控制的电动汽车冷暖系统,包括内部装有冰点在-45℃以下的液体的储能容器2,储能容器2内部还设置有电加热元件3,电加热元件3与汽车蓄电池4并联于充电电源11,储能容器2外接液体泵循环送风系统5实现内部液体的循环和换热,液体泵循环送风系统5包括液体循环泵501,液体循环泵501接液体泵换热器502实现储能容器2液体的循环,送风风扇503对应安装在液体泵换热器502处,汽车蓄电池4接液体泵循环送风系统5为其提供电量,液体循环泵501的电机5011、送风风扇503的电机5031以及电加热元件3都接到可编程温度控制器6,由可编程温度控制器6控制工作。
更进一步,本发明还可以包括热泵系统1,热泵系统1包括内部换热器101、压缩机102、四通阀103,外部换热器104、热泵风扇105以及节流阀106,其中压缩机102的出口与四通阀103的固定入口气管相连,压缩机102的进口与四通阀103的固定出口气管相连,内部换热器101的一端与四通阀103的第三个气管相连,内部换热器101的另一端通过节流阀106与外部换热器104的一端相连,外部换热器104的另一端与四通阀103的最后一个气管相连,热泵风扇105对应安装在外部换热器104处,内部换热器101置于储能容器2内部,压缩机102的电机1021和热泵风扇105的电机1051都接到可编程温度控制器6,由可编程温度控制器6控制工作。
所述储能容器2内装的液体可以是汽车冬季用玻璃清洗液。
所述储能容器2能耐10MPa压力,尤其是1~10MPa压力之间,并且能耐150℃高温,储能容器2外部安装有安全阀7,储能容器2的外层设置有保温层。
所述电加热元件3的一端通过温度保护开关8接汽车蓄电池4的一极,电加热元件3的另一端通过压力保护开关9接电磁继电器10,电磁继电器接汽车蓄电池4的另一极。
所述可编程温度控制器6的编程主板引出五个接触器,
第一接触器601和对应的第一控制线圈606控制液体循环泵501的电机5011;
第二接触器602和对应的第二控制线圈607控制送风风扇503的电机5031;
第三接触器603和对应的第三控制线圈608控制电加热元件3;
第四接触器604和对应的第四控制线圈609控制压缩机102的电机1021;
第五接触器605和对应的第五控制线圈610控制热泵风扇105的电机1051。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蒋宗传;蒋兴振,未经蒋宗传;蒋兴振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6703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