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连续生产电镀镍锌耐指纹板的工艺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48878.3 | 申请日: | 2012-0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3470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04 |
发明(设计)人: | 袁华;刘庆堂;孙存于;张辉;沈明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恒达精密薄板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5D3/22 | 分类号: | C25D3/22;C25D5/10 |
代理公司: | 济南舜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205 | 代理人: | 苗峻 |
地址: | 2565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连续生产 电镀 镍锌耐 指纹 工艺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镀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耐指纹板的工艺方法,具体涉及一种能连续生产电镀镍锌耐指纹板的工艺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外的耐指纹卷板都是采用硫酸锌单盐电镀锌板作为基板(如上海宝钢、江阴长发),这种锌板的电镀工艺是硫酸锌(ZnSO4·7H2O)单盐镀锌,工艺流程一般是除油→水洗→酸洗→水洗→电镀→镀后处理→烘干,这种工艺具有锌层沉积速度快、电流效率高的优点。但锌层晶体粗大,呈层状结构、结晶粗糙、疏松、孔隙率高、均镀能力差(当电流密度在两点上相差20倍时,其厚度相差8倍),造成这些缺点原因是硫酸锌单盐电镀工艺决定的。硫酸锌单盐电镀锌工艺在电镀史上是原始工艺配方,一般不使用络合剂,很难控制电镀过程中的极化反应,锌层一般是直接堆砌在工件上,故此粗糙、疏松。同时,表面锌层厚度不均匀,也就直接影响涂层的均匀度,进而影响其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连续生产电镀镍锌耐指纹板的工艺方法,将基层钢板先进行碱性电镀镍,再酸性电镀锌,同时在酸性电镀锌过程中使用添加剂,把电镀段工艺有机地加入到生产线中连续生产得到电镀镍锌耐指纹板,应用此工艺方法得到的产品表面平整光滑、镀层结晶均匀细致、结合强度高、附着力强、抗蚀性强,而且符合环保要求。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连续生产电镀镍锌耐指纹板的工艺方法,是先在基层钢板上碱性电镀镍,碱性电镀镍槽液有极强的分散能力和深镀能力,对基层钢板有整平的作用,能极大地提高板面的精整度;然后再酸性电镀锌,将碱性电镀镍和酸性电镀锌工序有机地加入到生产线中进行连续生产,这样得到的电镀镍锌层由于和基层钢板的电极电位缩小,所以腐蚀速率降低,与单纯锌层相比,具有优良的耐蚀性,特别适用于高热、高寒、强湿、强热等恶劣环境中。
该工艺方法具体步骤包括:
(1)基层钢板在生产线上顺次经过开卷、夹送、剪切、夹送、缝合、压平工序后,将基层钢板进行除油处理,用水清洗至pH值为中性;
(2)将除油和水洗后的钢板浸入体积比为8%~12%的盐酸溶液中活化除锈;
(3)对步骤(2)处理后的钢板水洗至pH值为中性后,进行碱性电镀镍,碱性电镀镍溶液的组成为:硫酸镍15~40g/L,SF-880U 50~100mL/L,SF-880M 50~100mL/L,氨水 5~20mL/L,KOH 40~80 g/L;碱性电镀镍过程中的温度为20℃~60℃,pH值控制在8~11,电流密度为1~4A/dm2,碱性电镀镍的时间控制在3秒,碱性电镀镍的镀镍量为0.1g/m2~0.2 g/m2;
(4)将步骤(3)得到的钢板水洗至pH值为中性后,进行酸性电镀锌,酸性电镀锌溶液的组成为:硫酸锌(ZnSO4·H2O):350~450g/L,SF-808M: 30~40mL/L,SF-808R:20~30mL/L;酸性电镀锌过程中的温度为40~60℃,pH值控制在1.5~2.0,电流密度为40~50A/dm2,酸性电镀锌的镀锌量为15~25 g/m2;
(5)将电镀锌后得到的钢板经纯水清洗至pH值为中性,即为电镀镍锌钢板,烘干;
(6)将步骤(5)得到的电镀镍锌钢板经辊涂机辊涂耐指纹处理液,烘干后收卷得到电镀镍锌耐指纹板。
其中,步骤(2)中对除油和水洗后的钢板进行活化除锈使用的是体积比为8%~12%的盐酸溶液,主要是根据盐酸与铁锈的反应机理,盐酸溶液对铁锈具有较强的浸蚀能力,然后再与基层钢板反应,对基层钢板溶解缓慢,不易发生过腐蚀和严重氢脆;若用硫酸除锈,则其先与铁反应生成氢气,而微小的氢气气泡可以使氧化物变得疏松而达到除锈目的,但易对基板形成腐蚀和产生氢脆现象;硝酸是氧化性酸,侵蚀能力较强,易挥发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所以选用体积比为8%~12%的盐酸溶液对钢板进行活化除锈,使基层钢板表面产生轻微腐蚀,露出结晶组织,以保证镀层与基材的结合强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恒达精密薄板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山东恒达精密薄板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4887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