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动大客车轻质车身平衡制造工艺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26653.8 | 申请日: | 2012-02-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5620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1 |
发明(设计)人: | 王习然;刘健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汇百通汽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65/00 | 分类号: | B62D6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动 大客车 车身 平衡 制造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大客车,尤其是一种电动大客车车身制造工艺。
背景技术
纯电动汽车是近年来崛起的汽车制造领域的新技术,带有革命性,其宗旨是要达到大幅度节能、减排。
但目前市面上的电动车,重量约为16吨左右,车身用钢制结构制成车身骨架,车辆运行过程中,金属骨架产生共振,车内噪音较大。而现有技术通常采用减轻车身重量的方法,来降低能量消耗,常见车身骨架材料选用铝合金和铝镁合金。平衡性是保证车辆安全行驶的重要保障,然而质量轻的大型客车,其平衡性比较难以把握。
由于缺乏一种制造工艺,使得电动大客车不仅保证车体拥有足够的强度且车身重量能够有效的下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动大客车轻质车身平衡制造工艺。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电动大客车轻质车身平衡制造工艺,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A、底盘架构的制造:焊接出第一层底盘架构,然后将第一层底盘架构与垂直的支撑骨架焊接,然后将垂直的支撑骨架顶端再与第二层底盘架构焊接;在第一层底盘架构和第二层底盘架构的前部和后部,即安装前轮胎处再焊接双层支撑架,分别为第一层底盘前支撑架、第二层底盘前支撑架、第一层底盘后支撑架以及第二层底盘后支撑架;第一层底盘架构与第二层底盘架构的横纵梁焊接交叉加固梁,用于保证底盘架构有足够的机械强度;
B、安装中体骨架:底盘架构和中体骨架采用凹凸环槽对应,先用阻燃胶粘连,形成阻燃胶层,然后用铆钉铆接;
C、安装顶部骨架:中体骨架与顶部骨架先用胶粘,然后用铆钉铆接,顶部骨架与车门、车窗相接的部位设计安装轻质合金主梁;
D、安装车体面板:车体骨架与车体面板之间具有阻燃粘胶,然后再铆钉铆接。
所述底盘架构、中体骨架、车体面板采用轻质合金,且骨架材料内部为中空结构。
所述轻质合金是铝合金或镁铝合金材料。
所述电动大客车是单层车或双层车。
所述双层车还在顶部骨架与底盘架构之间安装中部隔层骨架,所述中部隔层骨架与中体骨架用凹凸环槽对应,先用阻燃胶粘连,形成阻燃胶层,然后用铆钉铆接;所述中部隔层骨架与中体骨架之间还铆接直角固定板。
所述轻质合金主梁是由镁合金或镁铝合金制成的主梁,其强度设计与传统钢梁相同。
所述阻燃胶层是具有阻燃效果的胶层,对车体同时具有粘结和阻燃的效果。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其一、骨架采用铝合金或镁合金,且内部中空,在保证电动汽车整车强度不低于传统钢制车体骨架的前提下,大幅减轻了车体重量,使车体重量仅为12吨左右,比传统大客车重量下降25%,间接降低了能耗;其二、为了保证整车强度,在底盘架构的基础上于车身中体骨架与顶部骨架相连接的部位增加两根了类似传统汽车大梁的主横梁,将传统的单横梁结构变为双横梁结构,底盘架构结合为一体,这样上下两层受力的结构,比传统车架强度增加,安全性增加,使用寿命也相对于延长;其三、先粘结再铆接的组装方法的优点在于:整车坚固性增强,更重要的是隔绝了由骨架传导到面板在行驶时产生的轮胎与路面磨擦和颠簸的噪音,解决了整车由于金属骨架与金属面板直接结合而形成的噪音共振的问题,噪音可由120分贝降至50分贝,下降幅度高达62%;增加了乘客的乘坐舒适度;其四、本发明的骨架是下部分的几何形底盘骨架,用若干立柱梁与置于车体上部的主梁组成一体结构,传统汽车由两根大梁负载,本发明改为双层底盘骨架梁共同负载,车体上部加与传统汽车大架钢梁强度相同的上置两侧的轻质合金主梁,实现公交大客车低车门的要求,行驶更安全,实现了强度、坚固度的增加,负重点分布更合理,同时大幅度减轻了重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整体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底盘架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骨架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中体骨架与顶部骨架连接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中体骨架与车体面板连接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双层车中体骨架与中部隔层骨架连接示意图。
图中:101、中体骨架;102、车体面板;103、轻质合金主梁;104;顶部骨架;201;第一层底盘架构;202;第二层底盘架构;203;第一层底盘前支撑架;204、第二层底盘前支撑架;205、交叉加固架;206、第一层底盘后支撑架;207、第二层底盘后支撑架;301、骨架;302、凹环槽;303、凸环槽;304、通孔;501、铆钉;601、直角固定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汇百通汽车有限公司,未经深圳汇百通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2665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矿山救生舱智能工作方法及智能化矿山救生舱
- 下一篇:油滋浮双定子高效率电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