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刹车盘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21123.4 | 申请日: | 2012-0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7984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0 |
发明(设计)人: | 川合秀计;寺野拓也;富泽直树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丰技研 |
主分类号: | F16D65/12 | 分类号: | F16D65/12 |
代理公司: | 北京英特普罗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15 | 代理人: | 齐永红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刹车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摩托车等的盘式刹车装置上使用的刹车盘。
背景技术
例如由专利文献1可知,为了减轻重量以及提高散热性,过去将这种刹车盘的外周形状制作成沿圆周依次交替出现径向向外的突起和径向向内的凹槽的花瓣形。为进一步减轻重量等,在刹车盘(外转子部)的圆周方向的整个周长上以规定间隔设有多个轴向贯通孔(冲孔)。此处,像这样的贯通孔,在以刹车片夹住刹车盘(外转子部)来使制动力传递至车轴时(刹车操作),具有以各贯通孔的周缘部清洁刹车片,总是可以获得良好的刹车性能的作用。
然而,在上述已知例子的产品中,在重复进行刹车操作时,存在容易产生很大的温度变化、耐久性差的问题。即,上述已知例子的产品的所述凹凸的外周中的凹部和凸部,距离刹车盘的内周缘部的距离不同,与该凹部对应的刹车盘的圆周部分的热质(heat mass),比与凸部对应的刹车盘的圆周部分的热质低,此外,如果将贯通孔形成到与该凹部对应的刹车盘的圆周部分上,则热质进一步降低。结果,重复进行刹车操作时,容易产生很大的温度变化。
在这种情况下,虽然可以考虑增加刹车盘的板厚以提高耐久性,但这样会导致重量增加。另一方面,虽然也可以考虑不在与该凹部对应的刹车盘的圆周部分形成贯通孔来抑制热质下降,但这样会导致刹车片的清洁效果下降。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专利公开2008-232441号
发明概要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鉴于以上情况,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刹车盘,其具有不会损失清洁刹车片的功能,而可以提高耐久性的轻巧的花瓣形外周形状。
发明内容
解决技术问题的手段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刹车盘具有花瓣形的外周缘,在所述外周缘上沿圆周方向依次交替形成有径向向外的凸起和径向向内的凹部,所述刹车盘特征在于:在刹车盘的与所述外周缘的凹部对应的圆周部分形成有凹进部,在刹车盘的其余圆周部分形成有轴向贯通孔。
采用本发明,由于在与所述凹凸的外周中的凹部对应的刹车盘的圆周部分上形成凹进部,同时在剩余的圆周部分,例如与该凸部对应的刹车盘的圆周部分上形成有贯通孔,因而一方面与凹部对应的刹车盘的圆周部分上的热质的降低受到抑制,另一方面与凸部对应的刹车盘的圆周部分上的热质降低,由此,在刹车操作时,可以减小刹车盘的圆周方向上的温差(即抑制产生剧烈的温度变化),提高耐久性。从而,无需增加刹车盘的板厚,可以使刹车盘重量减轻,也可以很好地发挥防抖性能。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通过调整凹进部的容积、深度或直径等,或贯通孔的直径、位置之间的关系,以使径向的凸部和凹部的圆周方向的热质一致,抑制产生剧烈的温度变化,操作性也可以得到提高。另外,通过形成凹进部,刹车片被各凹进部的内周缘部清洁,因此总是能够获得良好的刹车性能。另外,在本发明中,所谓凹进部,是指轴向不贯通的凹形开口。
在本发明中,在将所述凹进部形成在刹车盘的正反两面时,优选两凹进部具有同一开口轴。由此,可以很好地发挥刹车操作时的防抖性能。另一方面,也可设置为将两凹进部的开口轴在圆周方向上彼此偏离。由此,可以在刹车盘的轴向上消除板厚变得极薄的地方,可以进一步减小在刹车盘的圆周方向上的温差,再有,具有可以减少热应变的优点。
再有,在本发明中,优选将所述凹进部的底部制成曲面形状。由此,可以使该底部附近的应力分散。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刹车盘的主视图。
图2是图1沿II-II线的放大剖面图。
图3是将变形例涉及的刹车盘的局部放大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来说明安装在摩托车上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刹车盘BD。如图1及图2所示,刹车盘BD是由不锈钢(SUS410,按照日本工业标准,JIS)等金属板经冲压成型而制成的,其包括外周的环形板部1和3个突出部2,所述3个突出部2相互以规定间隔沿该环形板部1的内周部径向向内突出设置。突出部2内,制成有2个减重孔21,同时该径向前(内)端部镗有安装孔22。通过该安装孔22,刹车盘BD被用螺栓和螺母安装在未图示的车轴的车毂上。而且,当进行刹车操作时,如图2所示,一对前后刹车片P以滑动接触夹持环形板部1(刹车操作),将制动力传递给车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丰技研,未经株式会社丰技研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2112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