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能脉冲电磁推送发射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07360.5 | 申请日: | 2012-01-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6647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1 |
发明(设计)人: | 张献;杨庆新;李劲松;高圣伟;金亮;闫荣格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5B19/042 | 分类号: | G05B19/04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00160***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脉冲 电磁 推送 发射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智能脉冲电磁推送发射装置的设计。特别是涉及一种功率集中、智能控制、结构简单且不易受干扰的集中功率电磁脉冲推送发射装置。
背景技术
电磁脉冲发射技术是利用电容电感组成的回路,在一定条件下将电源的直流功率转换为强电磁脉冲功率,从而将推送体迅速沿轨道推出的一种技术。应用该技术可以再短时间内对推送体进行强力加速并推向预定目标。该技术在军事、国防领域及航空、航天、交通能源领域有广泛地应用价值。
本发明主要针对短时间内如何使推送体获得高加速度即高速度的问题,给出了一种具有集中功率脉冲电磁推送发射装置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其中采用带火花间隙的大功率电容矩阵实现脉冲发生功能,并通过单片机经数模转换器实现触发控制,从而实现大功率可控脉冲输出的功能,具有可持续工作、操作灵活、结构轻便的特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在脉冲发生的基础上,使功率密度尽量均匀、数值尽量大,并高效的将电磁脉冲功率转化为机械功率。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智能脉冲电磁推送发射装置,包括有脉冲发生电路(5),还设置有:控制电路(3),通过大功率工频电源(1)及整流电路(2)进行供电,用于接收脉冲发生电路(5)的信号,并根据所接收的信号发出对脉冲发生电路(5)进行控制的激光信号;触发电路(4),用于接收控制电路(3)所发出的对脉冲发生电路(5)进行控制的激光信号,并使脉冲发生电路(5)处于导通工作状态。
所述的整流电路(2)通过大功率工频电源(1)进行供电,将工频交流电整流为直流后向控制电路(3)进行馈电。
所述的控制电路(3)包括有接收脉冲发生电路(5)所发出的电磁波信号的感应天线(31),与感应天线(31)相连的单片机(32),以及与单片机(32)相连的控制输出(33);所述的控制输出(33)是由激光二极管D和光敏三极管Q组成,光敏三极管Q接收激光二极管D的激光信号,并通过集电极与触发电路(1)相连向其输出控制信号(C),光敏三极管Q的发射极接地。
所述的触发电路(4)包括有继电器KM1、大功率晶体管Q1和行输出变压器T,其中,继电器KM1线圈的一端连接控制电路(3)中的光敏三极管Q的集电极,接收控制信号(C),另一端连接24V电源;继电器KM1的开关K1一端连接一个独立于控制电路的24V电源,另一端连接行输出变压器T输入端的6脚;大功率晶体管Q1的发射极接地,集电极连接行输出变压器T输入端的7脚,基极通过电阻R1连接行输出变压器T输入端的5脚;行输出变压器T输8脚为输出端,通过高压硅堆D1连接脉冲发生电路(5),行输出变压器T输出端4脚接地。
所述的脉冲发生电路(5)是采用MARX发生器,由多电容C并联,在每两个电容C的尾首之间通过放电球隙(g)相连;所述的脉冲发生电路(5)的输入端连接触发电路(4)的输出端(HV),输出端构成放电终端,对地进行脉冲放电。
所述的功率推送线圈(6)作用是实现电磁脉冲能量中电能与磁能相互转换,负责将脉冲能量高效的转换为机械能,使推送体(7)以很大的加速度沿推送轨道推出。
本发明的智能脉冲电磁推送发射装置,通过单片机、传感器和执行机构,在一定范围内检测并控制脉冲的次数,满足实际使用中的需要。实现了单片机在强电磁脉冲的影响下对电路进行控制,实现放电脉冲可控性,从而能够将电功率以电磁脉冲的方式,高效的将推送体沿轨道推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整体结构原理图;
图2是信号电路触发的原理图;
图3是大功率脉冲发生电路的原理图;
图4是激光控制信号电路的原理图。
图5是脉冲式功率推送原理图
其中:
1:大功率工频电源 2:工频整流电路
3:控制电路 31:感应天线:
32:单片机 33:控制输出
4:触发电路 5:脉冲发生电路
6:功率推送线圈 7:推送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例和附图对本发明的智能脉冲电磁推送发射装置做出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工业大学,未经天津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0736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