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InP反型n沟道场效应管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05872.8 | 申请日: | 2012-01-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4410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04 |
发明(设计)人: | 王晨;卢红亮;孙清清;周鹏;丁士进;张卫 | 申请(专利权)人: | 复旦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L29/78 | 分类号: | H01L29/78;H01L21/336;H01L21/28;H01L21/283 |
代理公司: | 上海正旦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00 | 代理人: | 陆飞;盛志范 |
地址: | 20043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inp 沟道 场效应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InP反型n沟道场效应晶体管,其特征在于采用(111)A晶向的InP作为半导体衬底,金属Ni/Ge/Au的混合物薄膜作为栅漏源电极,采用高介电常数的Al2O3薄膜作为栅介质材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InP反型n沟道场效应晶体管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为:
(1) 首先用稀释的HCl溶液InP(111)A圆片5~10 min,以去除表面的本征氧化物;
(2) 温度为150~300 °C时,使用三甲基铝和水的交替的脉冲前驱物组合,在InP(111)A衬底上淀积一层厚度为20~50 nm的Al2O3作为表面覆盖层;
(3) 透过Al2O3覆盖层, 使用Si离子选择性注入形成源、漏区域;
(4) 在700~800 °C的氮气中经过15~30 s快速热退火处理,激活源、漏区注入的离子;
(5) 用缓冲氧化层刻蚀方法去除覆盖层Al2O3;
(6) 在硫化氨溶液里浸泡5~10分钟,形成一层表面含S的钝化层;
(7) 在温度为150~300 °C条件下,使用三甲基铝和水的交替的脉冲前驱物组合,再用ALD生长厚度为3~10 nm的Al2O3栅介质层;
(8) 将上步制得的样品在500~900 °C氮气腔里进行退火30~120 s;
(9) 电子束沉积Ni/Ge/Au的混合物作为源、漏区域的金属接触;
(10) 再在温度为300~400 °C的条件下使用氮气快速热退火30~60 s ;
用电子束沉积Ti/Au并且Liftoff工艺之后形成栅极金属,制成InP 反型n沟道场效应晶体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复旦大学,未经复旦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05872.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升降压式副边调整三端口直流变换器
- 下一篇: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器件及其形成方法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