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护岸组合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120490612.5 | 申请日: | 2011-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323865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1 |
发明(设计)人: | 张齐焰;朱林祥;高志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B3/04 | 分类号: | E02B3/04 |
代理公司: | 上海天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4 | 代理人: | 刘粉宝 |
地址: | 20003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护岸 组合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护岸结构,具体涉及一种由钢板桩、钢管桩和现浇承台组成的新型护岸结构。
背景技术
内河航道整治工程,尤其是城区段河道的整治工程,对于提高河道通航条件,保障河道水流畅通,美化城市景观具有重大意义。然而,护岸施工过程中会遇到一系列技术难题,影响工程的顺利开展。主要的难题有以下几点:
(1)常规护岸结构的施工,不可避免的需要征地拆迁,增加了工程难度,提高了工程总投资费用;
(2)施工过程中的噪声和震动会影响居民正常生活的问题,危害房屋结构安全;
(3)城区段护岸紧邻已有建筑物,新建护岸结构的位移控制要求高。
长期以来钢板桩结构由于其施工简便,结构强度大,较多的应用于临时基坑支护和较深的水上围堰。由于钢板桩造价高,以及钢板桩本身的柔性结构,总体变形较大,其较少用于永久工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克服常规护岸结构的在城区段施工所存在的问题,而提供一种由钢板桩、钢管桩和现浇承台组成的护岸结构,采用静压施工钢板桩和钢管桩,在施工场地受限、临近居民生活区、结构位移控制要求高的区段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具有施工简单,施工影响和干扰小,施工所需场地较少的特点。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结构:
一种新型护岸组合结构,所述组合结构包括钢板桩、钢管桩以及钢筋混凝土承台,所述钢板桩沿河道侧护岸紧密连续设置,所述钢管桩分布设置在钢板桩靠岸侧,所述钢板桩和钢管桩之间通过钢筋混凝土承台连接形成受力整体。
在本实用新型的最优实例中,所述钢板桩和钢管桩匀距分布。
进一步的,所述钢筋混凝土承台的分段长度为10.0m~15.0m,分段间设20mm的伸缩缝。
进一步的,所述钢板桩泥面以上区段涂有防腐涂层。
根据上述方案得到的本实用新型采用钢板桩与钢管桩的组合护岸结构,该结构施工无需大量的土方开挖,可有效减少施工拆迁量,同时施工过程中可采用静压法施工,施工干扰小。该护岸结构还具有建成后结构位移小,保证护岸后方建筑物地基不受影响的优点。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断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桩位示意图。
图中标号说明:
1-钢板桩、2-钢管桩、3-现浇混凝土承台、4-栏杆、5-护岸前沿线、6-河道底边线、7-地基土、8-护岸顶面线、9-原有建筑物、10-天然泥面线、11-结构缝。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参见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型护岸组合结构,主要包括钢板桩1、钢管桩2以及钢筋混凝土承台3。
其中,钢板桩1沿河道侧护岸均匀的密排打入,钢管桩3在钢板桩靠岸侧均匀打入,钢板桩及钢管桩均可采用静压法施工,施工干扰小。
钢管桩2与钢板桩1之间采用钢筋混凝土承台3连接成受力整体,共同抵抗侧向土压力。
对于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还提供进一步的优化方案:
钢筋混凝土承台3为多分段结构,其中分段长度为10.0m~15.0m,分段间设20mm的伸缩缝。
再者,钢板桩1泥面以上区段在沉桩前涂防腐涂层,增加组合护岸结构的耐久性。
基于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参见图1,施工时,采用静压法打入钢板桩1、钢管桩2,然和现浇混凝土承台3,将三者连成整体。钢板桩有效挡土,钢管桩可通过承台将钢板桩护岸拉住,减少由于钢板桩变形引起的侧向位移。
现浇混凝土承台3时,可在靠近护岸前沿线5附近设置栏杆4,防止行人及车辆落水。
完成护岸施工后,可进行墙前疏浚,形成新的河道底边线6;同时墙后有少量的墙后回填,形成护岸顶边线8。
整个组合换结构可有效抵抗墙后地基土7产生的侧向土压力,且施工简单,结构位移小。相对于拉锚板桩,该结构无需拉锚场地,在施工场地紧张的区段尤其适用。
参见图2,钢板桩1、钢管桩2和钢筋混凝土现浇承台3组成的护岸结构为统一整体,该结构需间隔10.0m~15.0m设置结构缝11,减少混凝土承台结构3的由于热胀冷缩产生的开裂。
同时钢板桩1在承台底至入土0.5m的距离内涂防腐涂料,增加结构的耐久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未经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49061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水下整体土工膜防渗结构
- 下一篇:跨线挂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