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汽车背门门框加强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120352721.0 | 申请日: | 2011-09-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72065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13 |
发明(设计)人: | 张兴海;彭自力;熊建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小康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25/04 | 分类号: | B62D25/04;B62D25/02;B62D25/08 |
代理公司: | 重庆市前沿专利事务所 50211 | 代理人: | 郭云 |
地址: | 400033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门门 加强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车身加强结构,该加强结构用于提高汽车背门门框的强度。
背景技术
对于微型面包车及部分轿车来说,背门的上端通过铰链安装在背门门框上。背门门框由顶盖后横梁、侧后内蒙板焊接而成,侧后内蒙板对称设置在顶盖后横梁下方的左右两侧,整体呈“∩”形。为增强背门门框的强度,在背门门框的左右两侧还设置车身D柱,车身D柱位于侧后内蒙板的内侧,是背门门框的主要支撑结构。侧后内蒙板的外侧还设置有侧后外蒙板,共同构成了侧后围板。
在背门开闭过程及车辆行驶过程中,背门对整个背门门框的强度要求较高。随着近年来微型面包车用途的变化,微型面包车内部空间有所增大,并使用了功率更大的发动机,使整车重量更大,通过CAE分析,并结合车辆综合路况进行的加载试验情况发现:顶盖后横梁与侧后内蒙板焊接位置附近出现了开裂、疲劳破损等现象,焊接区域的强度明显偏弱,车身D柱对背门门框的支撑已不能完全满足此类车辆的安全性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在不改变现有车辆背门门框的整体结构的前提下,通过较小的改进,提高顶盖后横梁与侧后内蒙板焊接位置处的强度,避免开裂、疲劳破损等现象的发生,且无需花费较高的成本。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汽车背门门框加强结构,其背门门框由顶盖后横梁(1)和对称设置在顶盖后横梁(1)左右两侧的侧后内蒙板(2)焊接而成,该背门门框整体呈“∩”形,关键在于:所述顶盖后横梁(1)与侧后内蒙板(2)焊接位置处的外侧焊接有加强板(3),所述加强板(3)与其焊接位置处的背门门框贴合在一起。
其中,所述加强板(3)的展开面积大于40cm2,加强板(3)的厚度大于6mm,以充分保证顶盖后横梁与侧后内蒙板焊接位置处的强度。
本实用新型针对顶盖后横梁与侧后内蒙板焊接位置附近出现的开裂、疲劳破损等现象,在相应位置处焊接加强板,使原车背门门框的强度薄弱区域变成了双层钢板结构;加强板焊接在背门门框的外侧,在侧后内蒙板外侧还会安装侧后外蒙板,加强板隐藏在侧后内蒙板与侧后外蒙板之间,不会影响车内、外美观;不改变原车背门门框结构,其构思巧妙、结构简单、安全可靠、经济可行。
附图说明
图1 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的汽车背门门框加强结构,由一个顶盖后横梁1、两个侧后内蒙板2和两个加强板3组成。两个侧后内蒙板2对称地设置在顶盖后横梁1的左右两侧;位于左侧的侧后内蒙板2,其上端与顶盖后横梁1的左端焊接在一起;位于右侧的侧后内蒙板2,其上端与顶盖后横梁1的右端焊接在一起;顶盖后横梁1和侧后内蒙板2构成了背门门框,背门门框整体呈“∩”形。
区别在于:顶盖后横梁1与侧后内蒙板2焊接位置处的外侧焊接有加强板3(粗线条表示),加强板3与其焊接位置处的背门门框贴合在一起,使得加强板3的一部分与顶盖后横梁1贴合在一起,其余部分与侧后内蒙板2贴合在一起。可采用电阻焊将加强板3焊接在背门门框上。
加强板3的展开面积最好大于40cm2,加强板3的厚度最好大于6mm,以保证足够背门门框足够的强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小康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重庆小康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35272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频偏估计方法及装置
- 下一篇:一种LED电源电流分配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