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多重密封结构性能测试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120350079.2 | 申请日: | 2011-09-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55794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30 |
发明(设计)人: | 喻九阳;郑小涛;徐建民;王成刚;常跃;林纬;朱康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工程大学;武汉金惠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3/08 | 分类号: | G01M3/08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崔友明 |
地址: | 430074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重 密封 结构 性能 测试 系统 | ||
1.一种多重密封结构性能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空气压缩机(1)、缓冲罐(4)和试验筒体(11),所述的空气压缩机(1)与缓冲罐(4)通过管路 (3)相连、缓冲罐(4)上设置有与外界相通的管路(6)、所述的缓冲罐(4)与试验筒体(11)通过管路(7)相连、所述的管路(7)上还连接有与被测机械振打器的进气口相连的管路(14)、管路(14)通过管路(15)与试验筒体(11)连接,试验筒体(11)上设置有与外界相通的管路(18)。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重密封结构性能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与被测机械振打器活塞导筒(21)底端部相连的外漏测试装置(22)。
3.按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重密封结构性能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漏测试装置(22)由气体导向端盖(23)、气体导向软管(24)及外置水箱(25)组成,所述的气体导向软管(24)一端连接气体导向端盖(23),另一端连接水箱(25)。
4.按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多重密封结构性能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缓冲罐(4)的顶部安设有安全阀,以对缓冲罐内压力进行过载保护;同时缓冲罐(4)的顶部安设有电加热器,用以加热缓冲罐内的压缩空气;同时缓冲罐(4)上还安设有压力传感器,用以监测罐缓冲罐内的压力;同时缓冲罐(4)上安装有温度传感器,用以监测罐内温度。
5.按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多重密封结构性能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试验筒体(11)一端设置有电加热器,用以保证试验筒体(11)内温度能达到预定要求;同时试验筒体(11)上安装有压力传感器及温度传感器,分别用以监测试验筒体内的压力及温度。
6.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重密封结构性能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管路(3)包括有阀门(2)和管件,所述的空气压缩机(1)的出气口通过阀门(2)及管件与所述的缓冲罐(4)上的法兰接口相连,开启或关闭阀门(2)时,可连接或切断空气压缩机(1)与缓冲罐(4)内介质的流通。
7.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重密封结构性能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管路(6)包括有管件和阀门(5),所述的缓冲罐(4)底部的法兰接口通过管件与阀门(5)相连,开启或关闭阀门(5)时,可连接或切断缓冲罐(4)内介质与外界的流通。
8.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重密封结构性能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管路(7)包括有管件、三通管A(8)和阀门(9),三通管A(8)的第一端通过管件与缓冲罐(4)上的法兰接口相连,三通管A(8)的第二端通过管件与阀门(9)及试验筒体(11)上的法兰接口相连;开启或关闭阀门(9)时,可连接或切断缓冲罐(4)与试验筒体(11)间介质的流通。
9.按权利要求8所述的多重密封结构性能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管路(14)包括有管件、阀门(10)、三通管B(12)、微量流量计(13)和金属软管(17),阀门(10)通过管件与三通管A(8)的第三端相连,三通管B(12)第一端通过管件与阀门IV(10)相连,三通管B(12)第二端通过管件与微量流量计(13)相连,微量流量计(13)另一端通过管件连接金属软管(17),金属软管(17)另一端连接被测机械振打器(20)的进气口(26),开启阀门IV(10)时,缓冲罐(4)内的试验气体(11)通过管路(14)进入被测机械振打器进气口(26),微量流量计(13)示值为缓冲罐(4)内气体通过被测机械振打器进气口(26)往试验筒体(11)内流动的流量,关闭阀门(10)时,可切断介质在缓冲罐与被测机械振打器进气口之间的流通。
10.按权利要求9所述的多重密封结构性能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管路(15)包括有阀门(16)和管件,阀门的一端通过管件连接三通管B(12)的第三端,阀门(16)另一端通过管件连接试验筒体(11)上法兰接口,在试验筒体与管路间形成一条平衡支路,开启或关闭阀门(16)时,可连接或切断管路(14)与试验筒体(11)间介质的流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工程大学;武汉金惠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武汉工程大学;武汉金惠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350079.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动力型锂离子电池结构
- 下一篇:双层蒸发器空调器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