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组合拉具有效
申请号: | 201120329643.2 | 申请日: | 2011-09-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00255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25 |
发明(设计)人: | 李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攀钢集团攀枝花钢钒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5B27/02 | 分类号: | B25B27/02 |
代理公司: | 成都虹桥专利事务所 51124 | 代理人: | 何强 |
地址: | 617067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组合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拉具,具体涉及一种拆卸套装在轴上的零部件时采用的组合拉具。
背景技术
目前维修机械设备时,需要拆卸套装在轴上的轴承、联轴器、皮带轮、轴套等零部件时,主要使用的拆卸拉具一种是伞骨型拉爪液压推进拉具,一种是伞骨型拉爪螺杆推进拉具。伞骨型拉爪液压推进拉具价格昂贵且容易损坏,造成渗漏油,最后导致拉力不够无法使用,所以从经济性考虑在实际工作中常常使用伞骨型拉爪螺杆推进拉具,但这两种拉具都存在伞骨型拉爪夹紧力不够,被拆卸零部件外沿太少时拉爪滑脱和被拆卸零部件与设备的轴向间距太小时拉爪伸不进去,无法使用拉具拆卸该零部件。
当前使用的拉具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被拆卸零部件外沿太少时,由于伞骨型拉爪的夹紧力有限无法使用。如:滚动轴承的保持架损坏严重时,用这两种拉具拆卸时会导致轴承的保持架散架,外圈和保持架都脱落,而只剩轴承内圈还套在轴上,这时拉具的伞骨型拉爪和轴承内圈就只有5-10mm的接触面,稍一用力伞骨型拉爪就会径向位移导致滑脱,这时只有用气焊割切被拆卸物,但这种方法很容易烧伤轴面。
2、伞骨型拉爪的能量损失较大,为了加大拉爪的力量,就只有不断加大外力杠杆的作用力,导致拉具损坏的现象严重,造成工具购置费用较大。
3、被拆卸零部件与设备的轴向间距太小时,由于伞骨型拉爪都是钩形其厚度较厚,所以不能伸入间距内抓住被拆卸物的截面,导致拉具无法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受力可靠的组合拉具。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组合拉具,包括支撑座与拉板,在支撑座与拉板之间连接有拉杆,所述支撑座上设置有螺纹通孔,在该螺纹通孔内穿套有螺杆。
进一步的是,在螺杆的前端设置有软质材料制作的帽体。
作为优选的方案,所述帽体采用黄铜制作。
进一步的是,在螺杆的后端设置有给力孔。
进一步的是,所述拉杆为螺纹杆。
进一步的是,所述拉杆具有至少两根并均布在螺杆的四周,且每根拉杆均与螺杆平行布置。
进一步的是,支撑座上设置有条形通孔,所述拉杆的后端穿过条形通孔,在拉杆的后端设置有锁紧螺母。
作为其中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拉板具有一块,在拉板上设置有卡槽,所述至少两根拉杆均连接在该拉板上。
作为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每根拉杆均连接有一块拉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采用拉板贴附在被拆卸零部件的侧面,其受力面积较大,从而可避免施加拉力时造成拉具与被拆卸零部件之间的滑脱现象,提高了受力的可靠性,从而能有效将被拆卸零部件从轴上拆除,尤其适合拆卸套装在轴上的零部件时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组合拉具在拆卸轴承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组合拉具在拆卸联轴器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拉板的侧视图;
图4为支撑座的侧视图。
图中标记为:支撑座1、拉板2、拉杆3、螺杆4、帽体5、给力孔6、卡槽7、条形通孔8、锁紧螺母9、轴承10、联轴器11、轴13。本实用新型中的前端是指靠近拉板2的一端,后端是指靠近支撑座1的一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组合拉具,包括支撑座1与拉板2,在支撑座1与拉板2之间连接有拉杆3,所述支撑座1上设置有螺纹通孔,在该螺纹通孔内穿套有螺杆4。工作时,将被拆卸零部件(如图1中的轴承10、图2中的联轴器11)置于支撑座1与拉板2之间,并使拉板2贴附在被拆卸零部件的侧面,然后使螺杆4的前端顶紧轴13的端部,旋动螺杆4,则可以使被拆卸零部件在螺杆4的拉力作用下脱离轴13。该方式由于采用拉板2贴附在被拆卸零部件的侧面,其受力面积较大,从而可避免施加拉力时造成拉具与被拆卸零部件之间的滑脱现象,提高了受力的可靠性,从而能有效将被拆卸零部件从轴13上拆除。
在旋动螺杆4顶紧轴13的端面时,为了防止旋转错位,在螺杆4的前端设置有软质材料制作的帽体5。这样,在旋动螺杆4顶紧轴13的端面时,螺杆4的前端与轴13的端面之间为软接触,能防止螺杆4的错位,从而提高了拆卸的可靠性。该帽体5可采用橡胶、塑料等较软的材料制作形成,作为优选的方式,所述帽体5采用黄铜制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攀钢集团攀枝花钢钒有限公司,未经攀钢集团攀枝花钢钒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32964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菜刀
- 下一篇:一种中小型雷达驱动单元与天线的手动装拆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