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压皮式饺子机有效
申请号: | 201120289851.4 | 申请日: | 2011-08-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79091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04 |
发明(设计)人: | 孙占礼;王建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孙占礼 |
主分类号: | A23L1/164 | 分类号: | A23L1/16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5515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压皮式 饺子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食品加工机械,具体的说是一种适用于家庭和饭店的包制饺子的食品加工机械,即为压皮式饺子机。
背景技术
饺子是一种老少皆宜的美食,饺子的包制过程相对复杂。目前市场上的饺子机多为灌肠式饺子机,这种饺子机的饺子包制主要是借助螺旋推进器即绞龙来完成的,绞龙里面放置面团,绞龙的外侧设置一个与馅料斗连接的注馅管,注馅管的下面是与绞龙连通的互相匹配的内锥面和外锥面,内锥面与外锥面组成环形的间隙,注馅管从内锥面中心穿过。使用时,螺旋将绞龙里的面团从注馅管周边的环形间隙中挤出形成面皮,然后由注馅管对面皮充馅即为灌肠,最后再将面皮切断并包合成型。灌肠式饺子机需要用强大的挤压力将面团挤出,必然产生大量的热,使面粉中的淀粉被糊化,糊化的淀粉在冷却中还要回生,回生的淀粉质地硬,面皮里有面渣,味道欠佳,口感发艮,且不易被人消化吸收。同时采用灌肠方式对面皮充馅,饺子馅里的肉与蔬菜必须呈泥状,不能多加馅料,蒸煮出的饺子口感发粘,不爽口;同时,由于面皮里的淀粉已回生,蛋白质部分变性,面皮的延伸性和可塑性变差;蒸煮出的饺子体积小、不起发、色泽暗。
中国专利CN2383351Y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包饺子机,该专利的饺子机采用多组面辊轧制面皮,之后借助人工将轧制的长条状的面皮对折成V型,在V型面皮上方设置注馅机构,然后间隔注入了馅料的V型面皮经过成型机构包合成饺子,该成型机构由一组互相配合的保持一定间隙的空心成型轮和实心成型轮组成,空心成型轮的圆周表面上设置多个向轴心方向凹陷的半圆弧形。V型面皮在经过成型机构后,包有馅料的面皮形成半圆形的“肚”的饺子,其余部分的面皮被切除。该专利技术采用辊轧压片技术,不产生热量。面团经面辊压延而制成的面皮,使面团中的面筋网络达到均匀分布,加工性能提高。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发现以下缺点:一,在将面皮对折成V型仅仅使用人工引导,在中间过程中容易因为成型机构的抻拽作用,面皮的V型容易不对称,从而出现露陷情况;二、仅一侧为空心成型轮的成型机构,包制的饺子是半圆形的肚,馅料较少,影响口感;三,成型机构的成型轮辊压时间长了,容易粘住面皮,容易引起饺子破皮;四,饺子在成型之后,与后面的饺子相连不易脱落,即使设置了与成型轮圆周相切的导向板,仍然不能很好的互相分离。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皮薄馅大、便于成型的饺子分离的压片式饺子机。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压皮式饺子机,包括机架、驱动机构、由多组与驱动机构连接的面辊组成的面皮轧制机构、与驱动机构连接的向面皮间歇注馅的供馅机构、与驱动机构连接的将注馅后的面皮包合为饺子的成型机构,所述成型机构包括一对互相配合包合饺子的空心辊轮,两空心辊轮的柱面圆周上间隔设置互相对应的圆弧形凹孔,主动的空心辊轮的圆柱面上对应圆弧形凹孔的边缘位置设置用于对饺子收边和切断的凸缘,从动的空心辊轮的内部设置一用于推动成型的饺子脱离圆弧形凹孔的分离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面皮轧制机构与成型机构之间设置一与面皮垂直布置的供面皮穿过的导向板,所述导向板的中部设置为将面皮弯成弧形的圆弧形的导流缝隙。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成型机构的主动空心辊轮的上方设置有防止饺子成型过程中沾皮向主动辊轮上撒注面粉的面粉加注盒。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每个空心辊轮的柱面圆周上均布四个互相对应的圆弧形凹孔,与圆弧形凹孔配合的分离装置为一对互相垂直布置的带互相配合的滑槽的滑板,滑板位于空心辊轮内并活动套装在空心辊轮的中心轴上,每块滑板的两端均设置成与空心辊轮外圆对应的圆弧形,滑板面向机架的一侧的两端还设置有顺向倾斜的滑道,空心辊轮下方的机架上偏心设置一与滑道配合的推动滑板使饺子脱离圆弧形凹孔的销轴。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成型机构下方设置有分别与空心辊轮的圆周相切的并位于一对空心辊轮的中心线两侧的使成型的饺子滑落的离落板。
本实用新型的分离装置的另一种结构在于:所述分离装置为一根位于从动的空心辊轮内部的长度与圆弧形凹孔的长度对应的条状结构的退料板,退料板的上端通过一扭簧固定在从动的空心辊轮内部左下方的机架上,退料板的下端为与从动的空心辊轮的内圆周配合的自由端。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取得的技术进步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孙占礼,未经孙占礼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8985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