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球墨铸铁增碳钢包有效
申请号: | 201120273225.6 | 申请日: | 2011-07-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75691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28 |
发明(设计)人: | 李玉克;梅开新;李小兵;唐宇;王志永;王盛鹏;马广军;杨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石新兴管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C1/10 | 分类号: | C21C1/10;C22C33/08;B22D41/00 |
代理公司: | 黄石市三益专利商标事务所 42109 | 代理人: | 吴运林 |
地址: | 435005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球墨铸铁 钢包 | ||
(一).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铸造工艺辅助装置的改造,是一种球墨铸铁增碳钢包。
(二).背景技术:铸管技术对不同管径球墨铸铁材料的碳含量有不同的要求,DN100-DN300型号的铸管要求球墨铸铁材料的碳含量在3.80%-4.00%之间,而DN600-DN1000型号的铸管要求球墨铸铁材料的碳含量在3.7%-3.9%之间;铸铁溶液球化后(已加入硅铁)的硅、碳含量一般是具有一定比率的动态平衡,再进一步提高铸铁溶液中的碳含量难度较大;现有技术是在球墨铸铁溶液球化冶炼完成后,再向冶炼炉内加入一定量的增碳剂继续增碳冶炼;这种方法存在的问题是:加入的增碳剂浮于铸铁溶液的表面,增碳效果较差,同时也增加了冶炼能耗成本。
(三).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要解决现有的球墨铸铁增碳冶炼方法所存在的增碳效果较差及能耗大的问题,提供一种球墨铸铁增碳钢包。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方案是:一种球墨铸铁增碳钢包,它具有钢包及保温盖;其特征是:在保温盖的底板上设有若干个连接螺栓,在保温盖中的任意一个连接螺栓处采用石墨连接套连接有增碳料筒。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石墨连接套设有圆锥台,圆锥台的中轴线处设有贯通的螺孔,所述的石墨连接套的上端面是在螺孔处与保温盖中的连接螺栓连接。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增碳料筒设有带底板的筒体,筒体的上口连接有支板,支板的上方连接有螺杆,筒体的筒壁上均匀分布有透孔,所述的增碳料筒的上端是采用螺杆与石墨连接套下端面的螺孔连接。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的球墨铸铁增碳冶炼方法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是利用保温盖1下方所连接的填充有增碳配料6的增碳料筒5(详见图1),并利用增碳料筒5中的透孔13(详见图13)向钢包7内的球墨铸铁溶液4渗入碳元素,达到球墨铸铁溶液4增碳的目的;本实用新型保温盖1下方可连接一个增碳料筒5,也可连接若干个增碳料筒5(根据增碳量的需要块定);本实用新型是在铸铁溶液4出炉运输的途中进行保温增碳,节省能源,工作效率高;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造价底廉及增碳效果显著;本实用新型较好的解决了现有的球墨铸铁增碳冶炼方法所存在的增碳效果较差及能耗大的问题。
(四).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结构主视图;
图2:保温盖结构仰视图;
图3:石墨连接套结构主视图;
图4:增碳料筒结构主视图;
图5:增碳料筒结构俯视图;
图中:1—保温盖,2—连接螺栓,3—石墨连接套,4—球墨铸铁溶液,5—增碳料筒,6—增碳配料,7—钢包,8—圆锥台,9—螺孔,10—螺杆,11—支板,12--筒体,13—透孔。
(五).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详见图1):一种球墨铸铁增碳钢包,它具有钢包7及保温盖1;特别是:本实施例在保温盖1的底板上设有五个连接螺栓2(详见图2),在保温盖1中的任意一个连接螺栓2处采用石墨连接套3连接有增碳料筒5。
本实施例所述的石墨连接套3设有圆锥台8(详见图3),圆锥台8的中轴线处设有贯通的螺孔9,所述的石墨连接套3的上端面是在螺孔9处与保温盖1中的连接螺栓2连接。
本实施例所述的增碳料筒5设有带底板的筒体12(详见图4、图5),筒体12的上口连接有支板11,支板11的上方连接有螺杆10,筒体12的筒壁上均匀分布有透孔13,所述的增碳料筒5的上端是采用螺杆10与石墨连接套3下端面的螺孔9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石新兴管业有限公司,未经黄石新兴管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7322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