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盆型齿轮输入侧的双轮系驱动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120085002.7 | 申请日: | 2011-03-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49191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2-22 |
发明(设计)人: | 杨泰和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泰和 |
主分类号: | F16H37/08 | 分类号: | F16H37/08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泽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8 | 代理人: | 张瑾 |
地址: | 中国台湾彰化县***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齿轮 输入 双轮 驱动 结构 | ||
1.一种盆型齿轮输入侧的双轮系驱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盆型齿轮输入侧的双轮系驱动结构为将差动轮组总成中盆型伞齿轮所驱动的差动轮组输入摇臂,制成由两组传动装置所驱动,其中第一传动装置为传输差动轮组输入摇臂与引擎间的回转动能,第二传动装置为传输差动轮组输入摇臂与第二驱动装置间的回转动能,而由两者或其中之一驱动差动轮组输入摇臂,其主要构成如下:
—差动轮组总成(300):为通过齿轮、摩擦轮、皮带轮、链轮或CVT所构成,具有第一传动装置(301),供直接或经可操控离合装置(CL101)和/或传动装置传输第一驱动装置(101)与差动轮组(800)的伞型游星轮动力传输摇臂(804)间的回转动能,及具有第二传动装置(302),供传输第二驱动装置(201)与差动轮组(800)的伞型游星轮动力传输摇臂(804)间的回转动能,以及设有差动轮组(800)供设置对外呈同轴输出的差动输出轴(311)及差动输出轴(312);以及具有差动轮组总成的壳体及轴承;
—可操控离合装置(CL101):包括由人力和/或电力和/或磁力和/或气压力和/或液压力和/或离心力所驱动的作传动连结或脱离功能的离合装置或结构,具有回转输入侧及回转输出侧;
—差动轮组(800):为通过伞型齿轮、或伞型摩擦轮所构成的伞型差动轮,为具有左侧伞型可差动输出轮(801)及右侧伞型可差动输出轮(802),而共同耦合于伞型游星轮组(803),而伞型游星轮组(803)则设置于伞型游星轮动力传输摇臂(804),并通过伞型游星轮动力传输摇臂(804)传输差动轮组(800)与第一传动装置(301)和/或第二传动装置(302)间的回转动能;
—第一传动装置(301):为由齿轮、摩擦轮、皮带轮及传动带或CVT轮及传动带或链轮及传动链条所构成的传动装置,其结构包括输入轴与输出轴间呈平行的传动装置,或非平行的角轴传动装置,其中,第一传动装置的输入端供接受第一驱动装置(101)所驱动,第一传动装置的驱动轮供驱动差动轮组(800)的伞型游星轮动力传输摇臂(804);
—第二传动装置(302):为由齿轮、摩擦轮、皮带轮及传动带或CVT轮及传动带或链轮及传动链条所构成的传动装置,其结构包括输入轴与输出轴间呈 平行的传动装置,或非平行的角轴传动装置,其中,第二传动装置的输入端供接受第二驱动装置(202)所驱动,第二传动装置的驱动轮供驱动差动轮组(800)的伞型游星轮动力传输摇臂(804);
通过上述结构而构成盆型齿轮输入侧的双轮系驱动结构,以使差动轮组总成(300)的差动输出轴(311)及差动输出轴(312)接受第一驱动装置(101)和/或第二驱动装置(201)所驱动,而作差动的运作。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盆型齿轮输入侧的双轮系驱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盆型齿轮输入侧的双轮系驱动结构的主要构成如下:
—差动轮组总成(300):为具有由第一传动装置输入伞齿轮(503)及第一传动装置的盆型伞齿轮(504)所构成的第一传动装置(301),供直接或经可操控离合装置(CL101)和/或传动装置传输第一驱动装置(101)与差动轮组(800)的伞型游星轮动力传输摇臂(804)间的回转动能,及具有由第二传动装置输入齿轮(505)与第二传动装置的传动齿轮(506)所构成的第二传动装置(302),供传输第二驱动装置(201)与差动轮组(800)的伞型游星轮动力传输摇臂(804)间的回转动能,以及设有差动轮组(800)供设置对外呈同轴输出的差动输出轴(311)及差动输出轴(312);以及具有差动轮组总成的壳体及轴承;
—可操控离合装置(CL101):包括由人力和/或电力和/或磁力和/或气压力和/或液压力和/或离心力所驱动的作传动连结或脱离功能的离合装置或结构,具有回转输入侧及回转输出侧;
—差动轮组(800):为通过伞型齿轮、或伞型摩擦轮所构成的伞型差动轮,为具有左侧伞型可差动输出轮(801)及右侧伞型可差动输出轮(802),而共同耦合于伞型游星轮组(803),而伞型游星轮组(803)则设置于伞型游星轮动力传输摇臂(804),并通过伞型游星轮动力传输摇臂(804)传输差动轮组(800)与第一传动装置(301)和/或第二传动装置(302)间的回转动能;
通过上述结构而构成盆型齿轮输入侧的双轮系驱动结构,以使差动轮组总成(300)的差动输出轴(311)及差动输出轴(312)接受第一驱动装置(101)和/或第二驱动装置(201)所驱动,而作差动的运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泰和,未经杨泰和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85002.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单芯片三轴AMR传感器
- 下一篇:轴流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