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节能型单线制电容感应式触摸开关有效
申请号: | 201120080103.5 | 申请日: | 2011-03-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09376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0-12 |
发明(设计)人: | 肖兴朝;林庆光;燕彩虹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阿达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3K17/96 | 分类号: | H03K17/9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福***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节能型 单线 电容 感应 触摸 开关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子开关,具体涉及一种节能型单线制电容感应式触摸开关。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交流电开关多数为机械按键式开关。存在机械磨损、以及开关时出现火花等问题,对于某些场合,如:易燃、易爆、煤气泄漏房间等不适用。在此情形下,出现了电子式开关,开关过程中,不再出现火花等危险情况。
然而,现有流行的单线制触摸开关由于自身功耗大,只能用于控制白炽灯为主。对电感式荧光灯、小功耗(小于5W)LED灯及其电感类负载(如小功耗电机)无法控制。同时,现有电子开关的一个开关盒上无法实际多路控制,其触摸方式为金属接触式,缺乏安全感。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更加节能的节能型单线制电容感应式触摸开关。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节能型单线制电容感应式触摸开关,包括至少一条电子开关及驱动电路、触摸式感应电路、以及开关电源及馈电电路,所述各电子开关及驱动电路同负载、以及火线与零线串联在一个回路上,所述触摸式感应电路与所述电子开关及驱动电路连接,所述开关电源及馈电电路提供电子开关及驱动电路和触摸感应电路的工作电压。
所述节能型单线制电容感应式触摸开关中,其电子开关及驱动电路包括可控硅、二极管、以及过零触发双硅输出光耦,所述各电子开关及驱动电路同负载、以及火线与零线串联在一个回路上,具体是:所述可控硅的阴极与阳极同负载、以及火线与零线串联在一个回路上,所述可控硅的控制极与所述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述二级管的阴极连接在所述过零触发双硅输出光耦的输出引脚上。
所述节能型单线制电容感应式触摸开关中,其开关电源及馈电电路包括整流电路、RC滤波电路、高频开关电源电路、以及馈电电路,所述整流电路将交流输入整流为直流电压,并通过所述RC滤波电路滤波后传递给高频开关电源电路,所述馈电电路连接在所述高频开关电源电路的输出端与电子开关及驱动电路之间。
所述节能型单线制电容感应式触摸开关中,在所述高频开关电源电路上还连接有一稳压电路以稳定所述高频开关电源电路的输出。
所述节能型单线制电容感应式触摸开关中,其触摸式感应电路包括触摸处理芯片、稳压芯片、以及触摸电极回路,所述稳压芯片连接在所述开关电源及馈电电路的电压输出端与所述触摸处理芯片之间,所述触摸电极回路与所述触摸处理芯片的输入引脚电连接,所述触摸处理芯片的输出端与所述电子开关及驱动电路连接。
所述节能型单线制电容感应式触摸开关中,其稳压芯片为低功耗LDO稳压芯片。
所述节能型单线制电容感应式触摸开关中,在所述触摸处理芯片的输出端上还连接有背光指示灯。
本实用新型通过内置开关电源及馈电电路,降低了自身功耗,进一步实现了控制小功率节能灯。
附图说明
此附图说明所提供的图片用来辅助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路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电子开关及驱动电路的一种具体电路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开关电源及馈电电路的一种具体电路结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触摸式感应电路与背光指示灯的一种具体电路结构图。
图示:
1、电子开关及驱动电路 2、触摸式感应电路
3、开关电源及馈电电路 4、背光指示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法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在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及说明用来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节能型单线制电容感应式触摸开关,其主要包括电子开关及驱动电路1、触摸式感应电路2、以及开关电源及馈电电路3、背光指示灯4,电子开关及驱动电路1同负载、以及火线与零线串联在一个回路上,触摸式感应电路2与电子开关及驱动电路1连接,开关电源及馈电电路3分别与电子开关及驱动电路1和触摸式感应电路2连接以提供这两者的工作电压,背光指示灯4连接在触摸式感应电路2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阿达电子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阿达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8010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盘状机械结构的三维自组装制造方法
- 下一篇:用于油漆的入料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