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可拆卸磨损面的汽车轮胎无效
| 申请号: | 201120055043.1 | 申请日: | 2011-03-04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15283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18 |
| 发明(设计)人: | 李复连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复连 |
| 主分类号: | B60C11/02 | 分类号: | B60C11/02;B60C11/03 |
| 代理公司: | 大连非凡专利事务所 21220 | 代理人: | 闪红霞 |
| 地址: | 116000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可拆卸 磨损 汽车轮胎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轮胎,尤其是一种可降低汽车使用成本、减少资源浪费及废品排放、利于环境的可拆卸磨损面的汽车轮胎。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的汽车轮胎都设有与轮毂相接的胎体,有的胎体只有外胎,有的胎体是由内胎、外胎构成。但是,无论现有轮胎结构如何,其外圆周面均无法拆卸,使得轮胎外圆周面一经磨损,就必需连同轴向两端面一起更换、报废,存在如下问题:
1.轮胎属于汽车消耗品,全部更换胎体(圆周面及轴向端面),其原材料成本较高,直接加大了汽车使用成本;
2.轮胎在制造过程中,需大量进口橡胶,将未经磨损的轴向端面连同磨损的圆周面一同报废,将造成橡胶资源浪费及增加废品排放,与“节能减排”政策相悖;
3.根据有关数据统计,目前在世界范围内每年约产生1000万吨废旧轮胎,大量废旧轮胎的堆积不仅占用土地,危害居民健康,而且极易引起火灾;废旧轮胎中含有大量的含硫添加剂等有害物质,处理汽车废旧轮胎不可避免的会造成环境污染,处理量越多、污染越严重。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可降低汽车使用成本、减少资源浪费及废品排放、利于环境的可拆卸磨损面的汽车轮胎。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可拆卸磨损面的汽车轮胎,设有与轮毂相接的胎体,胎体的外圆周面上覆有外胎面,胎体与外胎面之间通过凹槽、凸条卡扣连接,凹槽与凸条之间有连接件。在胎体的外圆周面上设有多个凹槽,外胎面的内表面上设有多个与凹槽相匹配的凸条。
所述凹槽和凸条倾斜于轴线均布于圆周面上。
所述销轴的尾端位于胎体上设置的沉孔内。
所述销轴外包有非金属减摩层。
本实用新型是在现有胎体的圆周面上设有可拆卸的外胎面,当外胎面磨损需要更换时,只需将外胎面拆下更换即可,无需更换没有磨损的轴向两端面,减少了废品产生量,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降低汽车使用成本、减少资源浪费及废品排放、利于环境等优点。尤其是凹槽和凸条倾斜于轴线均布于圆周面上,可保证轮胎均匀受力;销轴的尾端位于胎体上设置的沉孔内,以避免因销轴尾端突出而与地面接触,延长轮胎的使用寿命;销轴外包有非金属减摩层,可防止销轴与胎体内的金属加强丝硬接触,亦可延长轮胎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2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局部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局部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2的轴向断面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2、4所示:设有内部结构与现有技术相同的用于与轮毂相接的胎体1,胎体1的外圆周面上覆有外胎面2。胎体1的主要作用是载重、防撞击等,而防滑功能是由外胎面2完成,即在外胎面2的外表面有防滑纹。胎体1与外胎面2连接是在所述胎体1的外圆周面上设有多个倾斜于轴线均布于圆周面上的凹槽3,外胎面2的内表面上设有多个与凹槽3相匹配的凸条4,凹槽3与凸条4之间有连接件5。
实施例2:
如图1、3、4所示:设有内部结构与现有技术相同的用于与轮毂相接的胎体1,胎体1的外圆周面上覆有外胎面2。胎体1的主要作用是载重、防撞击等,因此胎体1内有多层金属丝网等金属加强层,而防滑功能是由外胎面2完成,即在外胎面2的外表面有防滑纹。胎体1与外胎面2连接是在所述胎体1的外圆周面上设有多个倾斜于轴线均布于圆周面上的凹槽3,外胎面2的内表面上设有多个与凹槽3相匹配的凸条4,凹槽3与凸条4之间有连接件5。在每个凹槽3内设有多个隔层6,所述连接件5是穿过隔层6的销轴,所述销轴的尾端最好位于胎体1上设置的沉孔7内且与胎体1的外表面平齐。凹槽3最好深入胎体1的金属加强层(金属丝网),为防止销轴与胎体内的金属加强丝硬接触,最好在销轴外包有非金属减摩层8,如橡胶层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复连,未经李复连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5504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