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进气格栅支架装置和具有进气格栅支架装置的车辆有效
申请号: | 201120040253.3 | 申请日: | 2011-02-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80175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21 |
发明(设计)人: | 孙金霞;孙奕;王海亮;朱大勇;沈海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19/52 | 分类号: | B60R19/52 |
代理公司: | 北京邦信阳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1012 | 代理人: | 黄泽雄;崔华 |
地址: | 201206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格栅 支架 装置 具有 车辆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进气格栅,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车辆前端的进气格栅支架装置和具有进气格栅支架装置的车辆。
背景技术
随着高速公路里程和机动车保有量的迅速增加,道路交通事故和事故中伤亡人数也在迅猛地增长。事故中,行人的头部和大腿是容易受伤害的部位,前端进气格栅支架装置则是导致儿童头部和成人大腿受伤的关键零件,因此设计一种有效降低行人头部和大腿伤害的前端进气格栅支架结构实有必要。
目前广泛应用在汽车上的前端进气格栅支架装置,仅仅发挥着承受静载荷、耐久性和空气动力性的基本功能。在传统的前端进气格栅支架装置中,通常空气导流板和安装支架强度很大且不易变形,如果儿童头部和成人大腿撞击到汽车这个位置,会受到严重的伤害甚至导致死亡。
为了更好的保护行人与汽车碰撞后的伤害,迫切地需要一种针对导致行人头部和大腿伤害的前端进气格栅支架板的新型设计。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见效对行人伤害,特别是对行人的头部和大腿减小伤害的进气格栅支架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进气格栅支架装置包括前端进气格栅空气导流板、前端进气格栅安装支架,所述前端进气格栅空气导流板与前端进气格栅安装支架连接,其中:前端进气格栅空气导流板具有主定位孔、安装孔、压溃减薄槽,所述主定位孔位于前端进气格栅空气导流板的两端,安装孔与压溃减薄槽间隔设置;前端进气格栅安装支架具有定位安装孔和凸台,定位安装孔用于与车辆的水箱上框架连接,所述凸台设置在前端进气格栅安装支架的面向车辆前端一侧。
优选地,主定位孔的数目为两个。
优选地,安装孔的数目为四个。
优选地,压溃减薄槽的数目为五个。
优选地,定位安装孔的数目为四个。
优选地,凸台的数目为五个。
优选地,所述进气格栅支架装置是一次注塑成型的部件。
优选地,压溃减薄槽位于前端进气格栅空气导流板高度的1/2位置之上。
优选地,凸台位置位于整个前端进气格栅安装支架高度的1/2位置之下。
相应地,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具有进气格栅支架装置的车辆,所述车辆包括汽车保险杠蒙皮、水箱、进气格栅支架装置,所述进气格栅支架装置包括前端进气格栅空气导流板和前端进气格栅安装支架,所述前端进气格栅空气导流板与前端进气格栅安装支架连接,其中:前端进气格栅空气导流板具有主定位孔、安装孔、压溃减薄槽,所述主定位孔位于前端进气格栅空气导流板的两端,安装孔与压溃减薄槽间隔设置,通过主定位孔和安装孔,前端进气格栅空气导流板与汽车保险杠蒙皮连接;前端进气格栅安装支架具有定位安装孔和凸台,所述凸台设置在前端进气格栅安装支架的面向车辆前端一侧,通过定位安装孔,前端进气格栅安装支架与水箱上框架连接。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可以有效地降低相对于行人、儿童头部的撞击加速度,并有效地降低对行人大腿的撞击力和弯矩,从而实现对儿童头部和成人大腿的保护。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进气格栅支架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图1所示的进气格栅支架装置的主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进气格栅支架装置的前端进气格栅空气导流板的主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进气格栅支架装置的前端进气格栅安装支架的主视图;
图5是图4所示前端进气格栅安装支架的俯视图;
图6(a)、(b)分别是行人头部与汽车前端发生撞击前后的最大变形示意图;
图7(a)、(b)分别是行人的大腿与汽车前端发生撞击前后的最大变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用于车辆前端的进气格栅支架装置1包括前端进气格栅空气导流板10、前端进气格栅安装支架20。所述前端进气格栅空气导流板10与前端进气格栅安装支架20连接。
前端进气格栅空气导流板10具有主定位孔500、安装孔400、压溃减薄槽300。所述主定位孔500位于前端进气格栅空气导流板10的两端,安装孔400与压溃减薄槽300间隔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未经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4025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车辆乘员位隐形式气囊盖板弱化结构
- 下一篇:一种新型流动舞台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