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产耐有机溶剂脂肪酶的菌株、耐有机溶剂脂肪酶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110458959.6 申请日: 2011-12-30
公开(公告)号: CN103184160A 公开(公告)日: 2013-07-03
发明(设计)人: 徐正军;顾思天;周美凤;陈苗苗;戴小军;常桂芳 申请(专利权)人: 丰益(上海)生物技术研发中心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C12N1/14 分类号: C12N1/14;C12N9/20;C12R1/645
代理公司: 上海元一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68 代理人: 赵青
地址: 200137 上海市浦*** 国省代码: 上海;3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有机溶剂 脂肪酶 菌株 及其 制备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属于生物技术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能产耐有机溶剂脂肪酶的枝孢霉属菌株(Cladosporium sp.)WBRD3.10062425,保藏编号为:CGMCCNo.4962,以及该菌株所产的耐有机溶剂脂肪酶以及该脂肪酶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脂肪酶(lipase,EC3.1.1.3)是一类特殊的酯键水解酶,广泛存在于动物组织、植物和微生物体中。脂肪酶可以催化酯类化合物的水解、醇解、酯化、酯交换以及化合物的合成等反应,因而可应用于多种工业中,如食品工业、乳制品工业、医药工业、洗涤剂工业、纺织工业、生物柴油、造纸、皮革、化妆品、材料合成和环境工业等(Hasan F,Ali SA,Hameed A.Industrial applications of microbial lipases.Enzyme Microb Technol,2006,39:235-251.)。

脂肪酶同蛋白酶等其它工业酶制剂品种一样,在不同的应用领域内其性质要求多种多样。如食品工业上可以用脂肪来来生产改性芝士、结构脂肪、类可可脂以及产生特殊风味等(Iwasaki Y.,Yamane T.Enzymatic synthesis of structured lipids.J.Molecular Catalysis B:Enzymatic.2000,10:129-140.;Hasan F.,Shah A.A.,Hameed A.Industrial applications of microbial lipases.Enzyme and Microbial Technology 2006,39:235-251.),这样就对脂肪酶在脂肪酸选择性、甘油三酯的位置选择性、底物选择性、热稳定性等方面提出了不同的要求。

在医药工业上,可以用脂肪酶来催化有机合成反应,如合成手性胺、硫氮酮等(Jaeger K.E.,Reetz M.T.Microbial lipases from versatile tools for biotechnology.Trends in Biotechnology.1998,16:396-403.),如此就要求脂肪酶具有较强的有机溶剂耐受性、较强的催化活性等。

在洗涤剂工业上脂肪酶是仅次于蛋白酶、淀粉酶之外的第三大酶种,洗涤剂脂肪酶主要是利用脂肪酶的水解去污特性。但是因为洗涤剂配方的复杂性以及反应条件的苛刻性,故要求脂肪酶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表面活性剂耐受性、较强的抗氧化性、低温活性等(Hasan F.,Shah A.A.,Javed S.,et al.Enzymes used in detergents:Lipases.Afric.J.Biotechn.2010,9(31):4836-4844.;陈贵元,魏云林.低温脂肪酶的研究现状与应用前景.生物技术通报2006,(2):29-32.)。

在生物柴油工业中,脂肪酶催化法较化学碱法而言对原料的选择性低,可利用酸值较高的废油及工业下脚料。另外脂肪酶酶法还具有反应条件温和、能耗低、醇用量小、产物及副产物较易分离且无污染排放等许多优点。该方法克服了碱催化法的严重缺陷,是一种更理想的节能、环保型工艺。酶法加工是生物柴油今后发展的一个趋势,但是脂肪酶的成本以及酶的稳定性主要是指脂肪酶对甲醇的耐受性是该技术的瓶颈问题(吴义真,邹有土,林琳.脂肪酶催化合成生物柴油的瓶颈问题及其对策.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08,28(2):117-123.)。

总之,因为各个工业环节对脂肪酶的具体性质要求多种多样,没有一种脂肪酶产品能够适合所有的工业环节应用,因而寻找和开发不同性质的脂肪酶产品则成为了共识。因为微生物具有培养简单、周期短、产量大等特点,工业用途的酶制剂基本上都来源于微生物。脂肪酶也不例外,目前已知大约有2%的微生物产脂肪酶,至少包括65个属,其中细菌28个属、放线菌4个属、酵母菌10个属、其它真菌23个属(汪小锋,王俊,杨江科等.微生物发酵生产脂肪酶的研究进展.生物技术通报.2008,(4):47-53.)。这些微生物中关注比较多的有芽孢杆菌属(Bacillus)、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链霉菌属(Streptomyces)、地霉属(Geotrichum)、假丝酵母属(Candida)、青霉属(Penicillium)、曲霉属(Aspergillus)、根霉属(Rhizopus)和毛霉属(Mucor)等。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益(上海)生物技术研发中心有限公司,未经丰益(上海)生物技术研发中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5895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