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公路交通载荷信息实时远程监测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1110438813.5 | 申请日: | 2011-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4280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04 |
发明(设计)人: | 马松林;王彩霞;李新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8G1/01 | 分类号: | G08G1/01;G08G1/042;G01G19/03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 23109 | 代理人: | 张宏威 |
地址: | 150001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公路交通 载荷 信息 实时 远程 监测 系统 | ||
1.公路交通载荷信息实时远程监测系统,该远程监测系统由多个数据采集端和中心服务器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数据采集端通过3G网络与中心服务器实现数据传输;所述数据采集终端包括3G数据传输模块、工控机、数据采集卡、信号放大器和一对动态称重传感器,所述每个动态称重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分别与信号放大电路的两个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信号放大电路的串行数据输出端连接数据采集卡的模拟信号输入端,所述数据采集卡的数字信号输出端与工控机的串行数据总线或并行数据总线连接,所述工控机上连接有与3G数据传输模块;所述一对动态称重传感器相互平行埋设在同一个车行道的中心位置,并且两个动态称重传感器相距5-7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公路交通载荷信息实时远程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个数据采集终端还包括一对动态称重传感器,所述信号放大电路为多路信号放大电路,该对动态称重传感器的两个信号输出端分别连接信号放大电路的两个信号输入端;该对动态称重传感器与另一对动态称重传感器埋设在同一个行车道内,并且分别位于该行车道的两个半幅车道内,位于同一个半幅车道内的两个动态称重传感器之间相距5-7米,所有动态称重传感器相互平行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公路交通载荷信息实时远程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两对动态称重传感器的中心之间的距离为2.5-3.5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公路交通载荷信息实时远程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个数据采集终端还包括视频采集设备和视频采集卡,所述视频采集设备的视频信号输出端连接视频采集空的视频信号采集端,所述视频采集卡与工控机的并行数据总线或者串行数据总线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公路交通载荷信息实时远程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个数据采集终端还包括车辆检测器,所述车辆检测器与工控机的串行数据总线或并行数据总线相连接;所述车辆检测器的感应线圈埋设在一个行车道的中间位置,所述感应线圈的埋设位置与其相邻的一个动态称重传感器之间的距离大于24米。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公路交通载荷信息实时远程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个数据采集终端还包括一个车辆检测器,所述车辆检测器与工控机的串行数据总线或并行数据总线相连接;该车辆检测器的感应线圈与另一个车辆检测器的感应线圈埋设于同一个行车道的中间位置,并且与其临近的动态称重传感器相距大于20米,所述两个感应线圈沿车行方向分别位于动态称重传感器的两侧,并且相距大于50米,所述两个车辆检测器的感应线圈的工作频率不相同。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公路交通载荷信息实时远程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车辆检测器的感应线圈的形状是带有45度倒脚的矩形线圈,所述矩形的两个边长分别为1-2米和2-8米,所述线圈有两条相互平行的边平行与行车方向。
8.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公路交通载荷信息实时远程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线圈采用大于或等于1.5平方毫米的多芯铜线缠绕,当所述感应线圈的面积小于3平方米时,匝数为4-6匝;当所述感应线圈的面积大于或等于3平方米时,匝数为3-5匝。
9.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公路交通载荷信息实时远程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线圈的埋设深度位于路面下5mm-10mm。
10.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公路交通载荷信息实时远程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车辆检测器的感应线圈的信号传输线也埋设在道路内,并且该信号传输线为双绞线;所述信号传输线的互绞大于每米60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未经哈尔滨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38813.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信息记录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设备、信息再现方法和信息再现设备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介质、信息复制装置和信息复制方法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再现方法、信息记录程序、信息再现程序、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再现方法、信息记录程序、信息再现程序、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记录设备、信息重放设备、信息记录方法、信息重放方法、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存储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重放方法、信息记录设备、以及信息重放设备
- 信息存储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回放方法、信息记录设备和信息回放设备
- 信息记录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方法和信息再现装置
- 信息终端,信息终端的信息呈现方法和信息呈现程序
- 信息创建、信息发送方法及信息创建、信息发送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