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板组装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10421799.8 | 申请日: | 2011-12-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6612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1 |
发明(设计)人: | 武田纮明;海津拓哉;今井裕晃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日立工业设备技术 |
主分类号: | G02F1/1333 | 分类号: | G02F1/1333;H01L21/00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 代理人: | 张斯盾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组装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向使用了液晶、有机EL(Electro Luminescence)的显示面板安装三维面板、触摸面板的基板组装装置。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装置、有机EL显示装置中,为进行三维显示,增加了安装3D(3dimension:三维)面板(或薄膜),或安装了用于利用者进行显示指示、动作指示的触摸面板的显示装置。作为这样的用于将3D面板、触摸面板向显示装置安装的制造方法,有像专利文献1记载的那样利用粘接剂直接向图像显示面板安装基板状部件的方法。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117618号公报
在上述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向显示面板安装基板状部件的方法,但是,丝毫没有公开实际上使用怎样的装置进行安装。
专利文献1的方法中,显示面板和触摸面板或3D面板之间是画框状(环状)地涂敷粘接剂的结构。但是,在这样的粘贴中,由于粘接剂层的厚度在显示面板和所安装的触摸面板、3D面板之间产生空间,存在产生显示位置和触摸位置错开的可能性,在3D面板中,存在显示位置错开,图像歪斜的可能性。另外,虽然也有在面板间的整个面涂敷粘接剂进行粘合的方法,但是,存在气泡混入粘接剂,产生同样的问题的情况。
再有,在将基板向显示面板粘合时,需要以高压进行粘合。在以高压使基板粘合的情况下,若保持基板的面有凹凸,则该凹凸的压接痕迹残留在基板,成为显示不均等的原因,作为显示装置,成为不合格品的可能性大。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实现向显示面板粘合了3D面板时没有气泡残留的精度好的显示面板装置,且谋求缩短了用于制造的时间的显示面板装置的组装装置。
发明内容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在本发明中,由临时粘合室、正式粘合室和运出部构成,所述临时粘合室为了保持上基板而包括具备具有真空吸附垫、粘结部件剥落用的剥落销用的凹凸的基板保持面的上工作台和具备具有用于从机械臂接收基板的多个接收销用的凹凸的基板保持面的下工作台,将在任意一方的基板上涂敷了粘接剂的上述上下基板在真空状态下以规定的加压力进行临时粘合,所述正式粘合室将在真空状态下上述被临时粘合的基板放置在薄膜上,运送至在用于加热加压的加压面上没有凹凸的上下平台的位置,在放置在薄膜上的状态进行加热,且以与临时粘合时相比的高压进行粘合,所述运出部从上述正式粘合室在大气状态下将完成了粘合的基板运出。
发明效果
通过做成上述结构,实现不存在基板变形,在将3D面板或触摸面板粘合到显示面板时没有气泡的残留,且不产生加压痕迹的精度好的面板装置,且谋求了缩短用于制造的时间。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成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基板粘合装置的整体结构的一例的图。
图2是临时粘合室的截面构成图。
图3是正式粘合室的一例的截面构成图。
图4是正式粘合室的其它的实施例的截面构成图。
图5是说明基板粘合装置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6是表示图4的后续的工序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将基板状部件向显示面板粘合的装置的一实施例。在本发明中,是做成组合两个真空腔(真空粘合室),在以小的加压力对显示面板和基板状部件进行了临时粘合后,一面加热,一面以大的加压力进行粘合的结构的装置。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将触摸面板或3D面板等基板状部件向显示面板安装的组装装置的整体配置的俯视图。图1中,1d、1u是机械臂,2是临时粘合装置,3是真空腔构造的临时粘合室(参见图2),4是薄膜放出部,5是加热粘合室,6是薄膜卷绕部,7是正式粘合室(将薄膜放出部4、加热粘合室5、薄膜卷绕部6合为一体了的部件),8是面板运出部。另外,在上侧机械臂1u保持着作为显示面板的上基板9,在下侧机械臂1d保持着作为3D薄膜的下侧基板10。做成从薄膜放出部4放出的运送薄膜经由被配置在加热粘合室5内的上平台和下平台之间,达到薄膜卷绕部6,在这里被卷绕的结构。在临时粘合室3的基板运入口设置第一门阀41,在临时粘合室2和正式粘合室7之间设置第二门阀42,在正式粘合室7的基板运出侧设置第三门阀4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日立工业设备技术,未经株式会社日立工业设备技术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2179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