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导线高频疲劳试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10401523.3 | 申请日: | 2011-12-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1981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27 |
发明(设计)人: | 霍英杰;王田刚;许国太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五研究院第五一〇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N3/38 | 分类号: | G01N3/38;G01R31/02;G01R31/12 |
代理公司: | 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11120 | 代理人: | 杨志兵;李爱英 |
地址: | 730000 甘***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导线 高频 疲劳 试验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导线高频疲劳试验装置,属于可靠性评价领域。
背景技术
在直线高频振荡电机和伺服电机中,电机的导线常常处于高频低振幅振动中,导线常规的耐折弯性能的考核采用导线带重物进行90°的折弯次数试验,这种试验方法和装置不能全面反映在高频低振幅应用条件下的疲劳性能,同时与实际应用条件差异较大,试验数据不能对导线在高频低振幅条件下长期可靠性工作进行评估,本发明专门针对高频低振幅工作条件下导线的疲劳试验,并且能够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调整振幅和频率,对导线进行同等应力疲劳试验或加速疲劳试验。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导线在高频低振幅工作条件下的疲劳试验装置,可作为直线电机、伺服电机、线性压缩机中高频振荡导线的疲劳试验考核及可靠性验证试验。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导线高频疲劳试验装置,所述装置包括:安装筒、板弹簧一、板弹簧二、压紧环一、压紧环二、小卡线座一、小卡线座二、小卡线座接头、结合架、直线电动机、传动轴、大卡线座一、大卡线座二、垫片一、垫片二;
其中安装筒为哑铃状结构的圆柱筒,两端和中部为空腔;安装筒前部哑铃空腔中从内向外依次设有内突台A、B、C,安装筒后部哑铃空腔中从内向外依次设有内突台D、A’、B’、C’;
板弹簧一安装在安装筒的前端,板弹簧一卡在内突台B上;板弹簧二安装在安装筒的后端,板弹簧二卡在内突台B’上,板弹簧一和板弹簧二的中心分别开有通孔;
传动轴位于安装筒中轴线上,传动轴外套有结合架,传动轴和结合架在结合处固定连接,结合架为圆柱筒状结构,前端设有圆盘,传动轴两端分别通过板弹簧一和板弹簧二中心的通孔,结合架前端与板弹簧一的内侧抵触连接,结合架后端与板弹簧二的内侧抵触连接;
直线电动机安装在安装筒内部,包括定子和动子两部分,其中定子为圆柱筒状结构,沿定子前端面的外围开有环形槽,定子底部卡在内突台D上,调整垫圈剖面为L形结构,调整垫圈一端位于内突台B中,另一端与定子前端面开有的环形槽前部相抵,完成对定子的固定,调整垫圈内壁与定子外围环形槽的内壁构成光滑圆柱面;动子的前端为圆盘,后端为圆筒,动子后端的圆筒深入定子前端面开有的环形槽中,且动子后端与定子环形槽的底端有一定距离;沿定子和动子的轴线开有通孔,传动轴和结合架位于定子和动子轴线的通孔中,结合架前端圆盘的后端面与动子前端圆盘的前端面固定连接,且结合架前端圆盘的直径小于动子前端圆盘的直径;
在安装筒前部哑铃空腔中,压紧环一的边缘卡在内突台C上,板弹簧一的边缘一侧与压紧环一接触,另一侧与调整垫圈抵触连接,在压紧环一上固定有大卡线座一,大卡线座一位于安装筒前部哑铃空腔的外侧;
在安装筒后部哑铃空腔中,板弹簧二和压紧环二依次安装在安装筒的后端,板弹簧二的边缘卡在内突台B’上,压紧环二卡在内突台C’上,板弹簧二的左侧与压紧环二接触,右侧与内突台B’抵触连接,在压紧环二上固定有大卡线座二,大卡线座二位于安装筒后部哑铃空腔的外侧;
传动轴前端穿过板弹簧一中心的孔后,传动轴前端与小卡线座接头固定连接,小卡线座一和小卡线座接头可拆卸固定连接,在小卡线座一和小卡线座接头之间开有导线孔;小卡线座接头和板弹簧一之间设有垫片一;动子和板弹簧一之间、板弹簧一和小卡线座一之间均形成空腔;
传动轴后端穿过板弹簧二的中心孔,传动轴另一端为平台,将小卡线座二固定在平台上,在平台和小卡线座二之间开有导线孔,平台和板弹簧二之间设有垫片二;定子底部和板弹簧二之间、板弹簧二和平台之间均形成空腔;
其中,压紧环和调整垫圈的作用为,调整和固定板弹簧的位置,同时保证传动轴在轴向不窜动;
小卡线座与小卡线座接头的作用为,固定导线的线端;
大小卡线座材料为金属或绝缘材料,根据导线在实际使用条件下的情况定;
优选在大小卡线座上加工凹槽和均向分布的导线孔,用来安装固定测试导线的一端;
一种导线高频疲劳试验方法,所述方法使用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导线高频疲劳试验装置,步骤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五研究院第五一〇研究所,未经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五研究院第五一〇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0152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单元式石材幕墙
- 下一篇:一种烘燥机用管式蒸汽加热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