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制备钇钡铁氧陶瓷材料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383359.8 | 申请日: | 2011-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5760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1 |
发明(设计)人: | 张勇;关晓宇;赵勇;程翠华;柯川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C04B35/26 | 分类号: | C04B35/26;C04B35/622 |
代理公司: | 成都博通专利事务所 51208 | 代理人: | 陈树明 |
地址: | 610031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制备 钇钡铁氧 陶瓷材料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陶瓷材料制备技术领域,特别属于钇钡铁氧陶瓷材料的制备制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高温超导体YBa2Cu3O7-x(YBCO)的发现,把超导材料大范围的工业应用带入了新的时代。YBa2Fe3O8是(YBFO)Fe对YBa2Cu3O7中Cu的完全取代,它们都是钙钛矿结构。它与YBCO具有高温超导特性则不同,YBFO是一种磁性材料,具有反铁磁性。不同的氧含量还可导致在室温下呈现出不同的颜色,有可能作为氧含量计量和显示用的传感器,也可以作为磁敏感材料。由于YBFO可以在四个结构原子的位置掺杂,因此可以在大范围内调整其磁性质,在电磁技术领域,具有诱人的应用前景。
现有的制备钇钡铁氧陶瓷材料的方法主要是固相反应法[J.Linde,A.Kjekshus,P.Karen etc.,J.Solid State Chem.139,168-175(1998)][P.Karen,A.Kjekshus,J.Solid State Chem.112,73-77(1994)],其合成条件是:先在空气中450度下烧结2天,再在流动氧气气氛中,1000度下烧结16小时,然后压片,最后在氧气气氛、1100度下烧结100小时。这种方法制备温度高达1100度,反应时间一共需要接近200小时;其步骤多、制备周期长、制备温度高;化学组分不易控制,制备的材料均匀度差,材料性能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制备钇钡铁氧陶瓷材料的方法。采用该方法制备的钇钡铁氧陶瓷材料,其颗粒度和化学组分易于控制、成分稳定、纯度高,颗粒度均匀;且制备制备温度低,工艺简单,制备时间短,单步反应即可完成。
本发明实现其发明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制备钇钡铁氧陶瓷材料的方法,其做法是:
a、材料称取:按制备钇钡铁氧YBa2Fe3O8的摩尔比Y∶Ba∶Fe=1∶2∶3,称取原料Y(NO3)3·6H2O,Ba(OH)2·8H2O和Fe(NO3)3·9H2O;将原料研磨,并均匀混合得混合原料;称取摩尔比为1∶1的硝酸钾和硝酸钠的混合物作熔盐;熔盐与混合原料中的Y(NO3)3·6H2O的摩尔比为10~30∶1;
b、烧结:将a步中的混合原料和熔盐均匀混合,盛入刚玉坩埚,放入箱式电炉中;先加热至150~300℃,保温3~5小时;再加热至600~850℃,保温15~30小时,混合原料在熔盐中反应生成粉体,冷却至室温;
c、冲洗和干燥:将b步制得的粉体用蒸馏水冲洗3~4次,再用酒精冲洗2~3次;再放入干燥箱中,在75~150℃下干燥20~30个小时即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一、原料和熔盐均匀混合后,盛入反应器,放入箱式电炉中进行反应的。先经预热,然后在600~850℃温度条件下,熔化后的熔盐作为媒介,反应原料在媒介中溶解度高、混合充分、使反应能够充分进行,既保证了制得的陶瓷材料的颗粒度小、均匀性好,同时,在一个步骤中充分完成多种化学反应,原料的配比能确定生成物的组成,其生成物组分的可控性好、产物的成分和组成确定、纯度高、性能好。
通过控制熔盐的使用量和反应温度,可以方便的控制反应物的颗粒度,得到均匀、颗粒度在200-400nm范围内的小颗粒制成品。当熔盐使用量较大或反应温度较高时,颗粒度较大,约400nm,;当熔盐使用量较小或反应温度较低时,颗粒度较小,约200nm。而现有的方法得到的制成品颗粒较大,往往在1-10微米范围内,且很不均匀。
二、制备时间短,整个反应过程最多不超过80个小时;在相对较低且范围较宽的制备温度下单步反应合成,操作简单,易于实施。
三、合成物为粉状,易于加工制成材料所需的块材。
总之,该制备方法的合成温度低、合成时间短、单步反应即可完成,便于工业化生产。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交通大学,未经西南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8335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