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解酒饮料及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378814.5 | 申请日: | 2011-11-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2602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05 |
发明(设计)人: | 洪敏;刘智奇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阳科奇医药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L2/38 | 分类号: | A23L2/38;A23L1/09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10021 辽宁省沈***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解酒 饮料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食品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解酒饮料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酒是人们日常生活的高级饮品,然而饮酒不当,伤肝脾、成酒瘾、轻者醉酒,重者亡命,酒的化学成分是乙醇,乙醇进入体内后,在消化道内不需要消化即可吸收,吸收快而且完全,20%在胃中吸收,其余80%被十二指肠和空肠吸收,胃内食物、胃壁的功能状况、饮料含酒精的多少以及饮酒习惯均可影响酒精的吸收,空腹饮酒时,15分钟吸收50%,半小时吸收60%~90%,2~3小时吸收100%,进入体内的乙醇,约10%由呼吸道,尿液和汗液以原形排出,其余90%经由肝脏代谢,一般肝脏每小时能将10毫升乙醇分解成水、二氧化碳,直至消化完为止。
短时间内喝入大量酒时,肝脏来不及在短时间内把乙醇完全代谢成水和二氧化碳,此时血液中的乙醇浓度变得很高,叫做急性酒精中毒,这时意识会变得模糊、混乱、错乱,严重的,甚至会因中枢性的呼吸和循环障碍而死亡,乙醇具有高度脂溶性和水溶性,因此很容易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尤其是脑组织,短期过量饮酒时,肝中产生的乙醛不能迅速转变成乙酸,因此乙醛也可进入循环系统,影响全身,乙醛能和蛋白质共价结合,现在已经发现能结合某些酶,进而影响其功能,乙醛会造成血管扩张脸红、心跳加速、血压下降、头晕、恶心、头痛等不舒服症状,乙醇中毒的严重并发症包括乙醇性低血糖,由于饮酒时糖类食物摄入不足以及乙醇引起糖异生降低而造成低血糖,乙醇性代谢性酸中毒,血液中乙酸、乳酸、酮体过多,及高血脂脂肪肝等,劣质酒中含有的多元醇,是造成头痛头晕的另一个原因。
乙醇彻底代谢可分为三个过程:首先乙醇在肝内先氧化成乙醛再氧化成乙酸,其次乙酸转变成乙酰CoA,然后乙酰CoA进入三羧酸循环和呼吸链,彻底氧化成水和二氧化碳,同时产生ATP,并释放出大量热能,最终彻底氧化掉,在第一反应过程中需要辅酶I或辅酶II(含烟酰胺),第二反应过程需辅酶A(含泛酸),第三反应过程需辅酶I(含烟酰胺)、苹果酸、柠檬酸,核黄素B2等。
目前市场上的解酒产品,其不足之处是:多数只含有兴奋剂,维生素与氨基酸等成分,提供的只是短期兴奋,清醒的作用,解酒作用不强,还有一些解酒药含有葛花、葛根、灵芝等中药材,在体内吸收后有可能加快乙醇在体内的代谢,有的饮料中用不能或不易吸收的低聚果糖作为甜味剂,由于缺乏糖类和必要的维生素而不能保证脑的能量代谢,醒酒作用不大,很多解酒药或解酒饮料加入醋酸,在胃中乙醇和醋酸是不能生成乙酸乙酯的,不仅不能解酒而且可能加重酸中毒和醉酒,因为肝已经氧化乙醇产生了大量的乙酸,这些乙酸需要进一步氧化。
发明内容
针对目前解酒产品作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提供一种解酒饮料及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发明解酒饮料元素包括有:糖源、混合酸、维生素C、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6,烟酰胺和泛酸钙;其重量体积百分比(g/100ml):
其中,所述的糖源为蜂蜜或蔗糖;
所述的混合酸为苹果酸和柠檬酸的混合物,苹果酸在混合酸中的重量比为10%~90%;
本发明解酒饮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充分溶解:将混合酸、维生素C、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6,烟酰胺和泛酸钙混合,加入水中,充分溶解;
2,相互混合:将上述溶解后的液体加入糖源中,混合均匀;
3,灭菌处理:将混合后的液体加热至72℃或100℃,15秒,无菌分装。
上述解酒饮料的解酒机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科奇医药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未经沈阳科奇医药技术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7881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无刷直流电机内部磁场模拟装置
- 下一篇:风光互补系统中蓄电池智能控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