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非金属材料耐热性测试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10369894.8 | 申请日: | 2011-1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0764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20 |
发明(设计)人: | 王光建;喻立;段芳莉;刘中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5/20 | 分类号: | G01N25/20 |
代理公司: | 北京海虹嘉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9 | 代理人: | 谢殿武 |
地址: | 400044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非金属材料 耐热性 测试 装置 | ||
1.一种非金属材料耐热性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夹持机构、电加热装置、数据采集系统和中央处理器;
所述夹持机构包括滑块和夹持头,所述滑块可锁紧式滑动配合设置于底座,所述夹持头沿滑块可滑行方向固定设置于滑块且用于夹持被测试工件;
所述加热装置固定设置于底座并设置有用于容纳被测试工件的加热腔,所述加热腔设有正对滑块可滑行方向并用于使被测试工件进入的加热腔开口;
数据采集处理系统包括:
温度传感组件,设置于加热腔内用于检测被测试工件以及加热腔内壁温度信号;
可见光传感器,用于采集加热腔内被测试工件燃烧产生的可见光信号;
烟雾传感器,用于采集加热腔内被测试工件燃烧产生的烟雾信号;
所述中央处理器用于采集温度传感组件、可见光传感器和烟雾传感器的数据信号并向电加热装置的控制电路发出控制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金属材料耐热性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被测试工件为筒状结构,所述温度传感组件包括用于检测加热腔内表面温度信号的温度传感器I和用于检测被测试工件内表面温度信号的温度传感器II。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非金属材料耐热性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数据采集处理系统还包括用于检测滑块将被测试工件送入加热腔后所处位置的位置开关,所述位置开关将所采集的数据信号输送至中央处理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非金属材料耐热性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传感器I由电加热装置前端伸入加热腔,温度传感器II由被测试工件尾端伸入被测试工件内腔,所述温度传感器I和温度传感器II的数据线均为耐高温绝缘数据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非金属材料耐热性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烟雾传感器为红外对管结构,包括红外发射管和用于接收红外发射管所发射红外线的红外接收管,所述可见光传感器包括光纤头和设置于光纤头光入射端的凸透镜,所述凸透镜正对加热腔且通过加热腔正对红外发射管;所述光纤头出射端接有一入二出光纤,光纤一出射端接入光电倍增管后将信号输入中央处理器,光纤另一出射端接入红外接收管后将信号输入中央处理器;所述中央处理器的命令信号输入红外发射管的控制电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非金属材料耐热性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红外发射管位于电加热装置前端,所述凸透镜位于夹持头后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非金属材料耐热性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传感器I和温度传感器II分别被对应施加用于使其紧靠加热腔内表面和被测试工件内表面的预紧力。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非金属材料耐热性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块设有用于通过光纤和温度传感器II数据线的通道,所述夹持头设有用于安装凸透镜及光纤头的空腔,所述凸透镜通过该空腔直接正对被测试工件内腔。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非金属材料耐热性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装置通过两端对应设置的两个加热器座支撑于底座,位于前端的加热器座将加热腔封口,红外发射管和温度传感器I密封穿过且支撑于位于前端的加热器座;位于后端的加热器座开口且可与滑块紧贴密封。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非金属材料耐热性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电加热装置为可同轴外套于被测试工件的筒状结构,电加热装置外圆包有隔热层,隔热层与电加热装置之间设有隔热腔;所述滑块通过固定设置于底座上的轨道滑动配合设置于底座,所述滑轨前端位于工作位设有横向贯通的限位孔,一限位销横向穿过限位孔并插入滑块;所述底座上设有防止操作人员烧伤的防护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大学,未经重庆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69894.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铜铟镓硒薄膜太阳能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微波灭杀韭蛆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