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铲齿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369626.6 | 申请日: | 2011-11-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0005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04 |
发明(设计)人: | 钱嘉镕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嘉达精密铸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C38/32 | 分类号: | C22C38/32;C21D1/18;E02F9/2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5131 浙江省宁波市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铲齿及其制备方法,尤其涉及一种装载机用铲齿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装载机铲齿是装载机上的重要部件,类似于人的牙齿,也是易损件。装载机铲齿直接与矿石作为作业对象,受到强烈的磨料磨损,受力复杂且周期变化,同时装载机铲齿在与矿石作业时还伴随着高应力,其使用条件十分恶劣,因此对铲齿的耐磨性要求较高,同时还要求具有较好的综合机械性能。
现有的铲齿用耐磨钢,例如ZGMn13材料,其固熔处理后硬度为HB170-210,具有良好的抗强冲击能力,但其耐磨性主要来源于冲击矿石而产生的表面层加工硬化,材料本身的耐磨性不理想,原材料和热处理成本比较高,熔炼工艺复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机械性能好,原材料成本低、熔炼工艺简单,又能满足装载机特殊工作环境需求的铲齿。
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铲齿,其特所述铲齿的组成成分及质量百分比为:C:0.29%-0.33%,Mn:0.90%-1.40%,Si:0.8%-1.20%,Cr:1.40%-1.70%,B:0.001%-0.005%,Al:0.02%-0.06%,余量为Fe以及不可避免的杂质。
进一步地,所述杂质中,S元素的质量百分比小于等于0.025%,P元素的质量百分比小于等于0.025%。
进一步地,所述铲齿的组成成分及质量百分比为:C:0.29%,Mn:1.2%,Si:1.0%,Cr:1.50%,B:0.003%,Al:0.03%,余量为Fe以及不可避免的杂质。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上述铲齿的制备方法,包括铸造工序和热处理工序,所述热处理工序中,淬火温度为900℃,淬火后保温时间为2至4小时,回火温度为220℃至250℃,回火后保温时间为2至4小时。
进一步地,所述热处理工序中,回火温度为230℃。
本发明通过配置特定组分和质量百分比的原料,并通过特殊的热处理工艺得到本发明铲齿。其机械性能好、具有高硬度、高抗拉强度和高韧性,满足装载机特殊的工作环境需求。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中铲齿的组成成分和质量百分比为:C:0.29%,Mn:0.90%,Si:0.8%,Cr:1.40%,B:0.001%,Al:0.02%,余量为Fe。同时,由于S、P元素对铲齿机械性能的不良影响,须保证S元素的质量百分比小于等于0.025%,P元素的质量百分比小于等于0.025%。
C元素作为合金钢的基本元素,其与Fe、Mn形成碳化物,提高钢的硬度和耐磨性,具有重要的固溶强化作用。
Mn元素虽然在合金钢中是促进奥氏体形成元素,因此通常Mn元素含量都较高,在10%以上。然而,在保证奥氏体组织前提下,随着Mn元素含量的降低,虽然奥氏体稳定性下降,但是加工硬度能力显著增强,耐磨性在高冲力作用下显著提高,本实施中将Mn含量降低到0.90%,既保证了奥氏体组织,又能大幅提高铲齿的耐磨性。
在合金钢中加入Cr元素能改变钢中碳化物弥散分布形态,获得以Cr23C6为主的粒状碳化物,使其弥散分布于奥氏基体上。本实施例中加入1.40%的Cr元素能有效提高铲齿耐磨性能2倍以上。
B元素作为高熔点合金元素,加入到合金钢中能净化钢的晶界,起到细化晶粒的作用,加入0.001%的B元素能提高耐磨性能15%-20%。
Al元素主要用于在合金熔炼过程中的脱氧和除气作用,能净化钢液。
Si元素溶解于铁素体中,能强烈抑制和缓解过冷奥氏体的碳化物分解,提高奥氏体稳定性,其含量与Mn元素含量配合,能有效改善铲齿的韧性,提高铲齿的强度、屈服比和硬度。
确定铲齿的组成元素和质量百分比后,其制备工艺对最终形成的铲齿的机械性能也有较大影响。铲齿的制备工艺包括铸造工序和热处理工序,其中铸造工序采用常规铸造工艺即可,对铲齿最终机械性能影响最大的为热处理工序。热处理工序包括淬火升温、保温后回火、回火后空冷的步骤。本实施例为探讨最佳回火温度,对本实施例中铲齿在不同回火温度下热处理并测试其机械性能,得到实验结果如下表1:
表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嘉达精密铸造有限公司,未经宁波嘉达精密铸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6962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含氮奥氏体耐热钢
- 下一篇:钻屑量采集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