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制备金刚石-石墨烯复合膜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339836.0 | 申请日: | 2011-11-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6757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07 |
发明(设计)人: | 李多生;周贤良;左敦稳;华小珍;叶志国;邹爱华;俞应炜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昌航空大学 |
主分类号: | C23C16/26 | 分类号: | C23C16/26;C23C16/02 |
代理公司: | 南昌洪达专利事务所 36111 | 代理人: | 刘凌峰 |
地址: | 330000 江西省***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制备 金刚石 石墨 复合 方法 | ||
1. 一种制备金刚石-石墨烯复合膜的方法,其特征是:
1)采用金刚石粉、碳化硅、氮化钛等硬质纳米颗粒高速冲击刻蚀镍、硅、钼等基体,获得高表面能、高密度基体表面微纳坑,再注入高浓度活性氢原子对铜、镍、硅、钼等基体表面微纳坑进行进行进一步反应刻蚀,使基体形成具有特定结构的微坑,将需制备金刚石-石墨烯复合膜置于一导热性能好的铜质基材上;
2)通过对基体表面的微纳坑和表面能的分析, 计算在基体表面生长石墨烯对碳源气体所需的浓度,制备合理的冷却系统,获得均匀的合适的基体温度,诱导活性碳原子及活性碳原子基团在基体表面形核;
3)采用DCPJCVD技术,在经过纳米颗粒和反应刻蚀技术在曲面镍基体上首先生长石墨烯,控制石墨烯厚度,然后通过对碳源浓度,活性氢原子浓度及基体温度等的控制,实现在石墨烯表面碳键晶格类型的转化,进行金刚石膜生长,制备金刚石-石墨烯复合膜。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制备金刚石-石墨烯复合膜的方法,其特征是对金刚石-石墨烯复合膜生长基体进行微纳刻蚀特殊处理,获得特定结构的微坑。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制备金刚石-石墨烯复合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使基体表面均布分散尺寸在0.1-10nm范围的微纳蚀点,制备石墨烯对碳源气体所需的浓度为5%-15%之间,基体表面温度差在0.3-0.7%之间,利于活性碳原子及活性碳原子基团的石墨烯形核。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制备金刚石-石墨烯复合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DCPJCVD技术,在经过纳米颗粒和反应刻蚀技术在曲面镍基体上首先生长1-4个原子层厚度的石墨烯,控制石墨烯厚度,然后通过对碳源浓度,活性氢原子浓度及基体温度等的控制,实现在石墨烯表面碳键晶格类型的转化,进行金刚石膜生长,制备金刚石-石墨烯复合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昌航空大学,未经南昌航空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39836.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自拍装置
- 下一篇:大空间设备固定装置及其固定方法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C23C 对金属材料的镀覆;用金属材料对材料的镀覆;表面扩散法,化学转化或置换法的金属材料表面处理;真空蒸发法、溅射法、离子注入法或化学气相沉积法的一般镀覆
C23C16-00 通过气态化合物分解且表面材料的反应产物不留存于镀层中的化学镀覆,例如化学气相沉积
C23C16-01 .在临时基体上,例如在随后通过浸蚀除去的基体上
C23C16-02 .待镀材料的预处理
C23C16-04 .局部表面上的镀覆,例如使用掩蔽物的
C23C16-06 .以金属材料的沉积为特征的
C23C16-22 .以沉积金属材料以外之无机材料为特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