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空投无人侦察车无效
申请号: | 201110333139.4 | 申请日: | 2011-10-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3160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02 |
发明(设计)人: | 李扬;鄂盛国;黄志东;刘笛;常培平;索进章;张宝宏;林桔秋;王世军;和彦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兵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63/02 | 分类号: | B62D63/02;B60K5/12;B60K1/04 |
代理公司: | 北京五月天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1294 | 代理人: | 任淑华 |
地址: | 100176 北京市大***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空投 无人 侦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空降作战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空投无人侦察车,该无人驾驶车辆可空投到指定地点,通过远程操控完成各种命令。
背景技术
空降作战行动任务复杂多变,情报支援、重型火力支援匮乏,受气候、地形条件影响大。空降着陆初期部队建制分散,难以迅速形成战斗力,极易受到反空降之敌的攻击。目前空降装备中,空降无人装备是个空白,发展空降无人侦察车,将在危险、复杂地形实时侦察、后勤保障、通信中继、遂行无人火力打击等方面为空降作战提供重要支持,提高和强化在我空降兵在瞬息万变的战场条件下空降作战能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投无人侦察车,能够利用运输机以空投途径迅速及时地将无人侦察车抵达目的地,为后续空降兵提供前期侦察,通信中继、迅速集结等。空降无人侦察车扩展了侦察监视手段,避免了前期侦察的人员伤亡,另外,空降无人侦察车重量较轻、通过障碍能力较强、机动速度较快,空降着陆后与空投系统解脱便利,利于人员迅速搭载车辆脱离空降场,节省机动和冲击体能,提高集结速度和作战效能。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空投无人侦察车,包括车辆平台、控制系统、车载光电平台、伞降系统、通信组网系统以及软件系统,在车底座上设置有用于承受冲击的辅梁,辅梁由辅梁本体和辅梁支撑组成,在车体的左右两侧各安装一个,辅梁通过辅梁支撑与车体基架的连接安装到车底盘上。
进一步,在车底座上还设置有用于承受冲击的发动机加固结构,所述发动机加固结构包括加固横梁和支撑座,加固横梁与车体框架间用螺栓连接,加固横梁共三根,其中两根加固横梁与支撑座一起形成发动机悬置结构,支撑座侧面固定在发动机原有的螺孔中;另一根加固横梁上安装折弯的钢棒,钢棒与发动机自带的吊耳相接。
进一步,在车底座上还设置有用于承受冲击的蓄电池缓冲支架, 所述缓冲支架从上到下依次由橡胶垫层、上缓冲支架基板、钢丝绳减震器、下缓冲支架基板组成,钢丝绳减震器通过螺钉固定在上、下缓冲支架基板中间,缓冲支架放置在蓄电池支架中。
进一步,所述辅梁支撑的高度可调整。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空投无人侦察车,包括车辆平台、控制系统、车载光电平台、伞降系统、通信组网系统以及软件系统,在车底座上设置有用于承受冲击的发动机加固结构,所述发动机加固结构包括加固横梁和支撑座,加固横梁与车体框架间用螺栓连接,加固横梁共三根,其中两根加固横梁与支撑座一起形成发动机悬置结构,支撑座侧面固定在发动机原有的螺孔中;另一根加固横梁上安装折弯的钢棒,钢棒与发动机自带的吊耳相接。
进一步,在车底座上还设置有用于承受冲击的蓄电池缓冲支架, 所述缓冲支架从上到下依次由橡胶垫层、上缓冲支架基板、钢丝绳减震器、下缓冲支架基板组成,钢丝绳减震器通过螺钉固定在上、下缓冲支架基板中间,缓冲支架放置在蓄电池支架中。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空投无人侦察车,包括车辆平台、控制系统、车载光电平台、伞降系统、通信组网系统以及软件系统,在车底座上设置有用于承受冲击的蓄电池缓冲支架, 所述缓冲支架从上到下依次由橡胶垫层、上缓冲支架基板、钢丝绳减震器、下缓冲支架基板组成,钢丝绳减震器通过螺钉固定在上、下缓冲支架基板中间,缓冲支架放置在蓄电池支架中。
进一步,还包括变速箱加固件,用于对变速箱支撑进行加固,加固后的变速箱支撑与车底盘相贴。
本发明通过在多个部件上设置减震装置,提高了各构件及整体的抗震动性能,极大地降低了空投无人侦察车在空投过程中和着陆时的冲击和震动,从而确保着陆后完好无损 ,可立即可靠地投入运行,能够迅速及时地向后方人员提供有效信息。
附图说明
图1:空投无人侦察车的底盘结构示意图;
图2:空投无人侦察车的底盘结构俯视图;
图3:辅梁结构示意图;
图4:蓄电池缓冲支架示意图;
图5:发动机悬挂架示意图;
图6:发动机悬挂架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及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具体结构,其特征和优点更加清楚。
本发明的空投无人侦察车的实施例,参见图1、图2,其包括车辆平台、控制系统、车载光电平台、伞降系统、通信组网系统、软件系统等。车辆平台及平台上的各部分都有缓震装置,具体包括承受冲击的辅梁1、发动机加固结构4和蓄电池缓冲支架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兵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兵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3313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丝光机的控制系统
- 下一篇:一种建筑垃圾防火保温骨架砌块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