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蓄能器原理的汽车尾气余热利用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110331322.0 | 申请日: | 2011-10-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0074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04 |
发明(设计)人: | 路勇;杨星;杨亮;谭春来;刘扬;韩春旭;闫昱全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主分类号: | F01N5/02 | 分类号: | F01N5/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50001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蓄能器 原理 汽车尾气 余热 利用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汽车发动机节能技术领域的系统。
背景技术
当下,石油能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汽车作为当今社会最为普遍的能源消耗源之一,由于受到内燃机效率的制约,能量的利用率很低,仅为百分之三十到四十左右,燃油燃烧的能量大部分以余热的形式白白散发出去,同时由于开发新能源汽车需要大量的技术和经济投入,因此通过各种方式直接或间接地来提高燃油能量的利用率是应对当今社会能源危机最为直接有效的途径。
液压传动作为一种效率高、较为节能的传动方式,具有传动平稳、承载能力大、液压马达易实现无级调速和过载保护等优点。在汽车领域中,蓄能器普遍应用于液压与气动系统中。
针对汽车发动机尾气余热回收利用的研究在国内刚开展不久,国内目前回收汽车尾气余热的技术集中在余热取暖、制冷和发电等方面,而在汽车上利用皮囊式蓄能器的热膨胀性来回收汽车尾气余热能,将其转化为液压能用于汽车启动与制动的余热能回收方式,经对现有文献和技术文件检索,目前国内还没有相关的技术和专利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解决汽车发动机燃油利用率低和现有汽车尾气余热回收与利用方式的单一化和局限性等问题的基于蓄能器原理的汽车尾气余热利用系统。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本发明基于蓄能器原理的汽车尾气余热利用系统,包括发动机、发动机排气管、增压器、汽车抱闸制动功能单元、液压油箱、进气阀、排气阀,其特征是:还包括双循环特殊蓄能器、恒压蓄能器;增压器、进气阀、双循环特殊储能器、排气阀、发动机排气管组成气动循环,双循环特殊储能器分别连接增压器的涡轮和压气机,在双循环特殊储能器与涡轮之间安装排气阀,在双循环特殊储能器与压气机之间安装进气阀,发动机的排气管穿过双循环特殊储能器;液压油箱、双循环特殊储能器、恒压储能器、发动机、汽车抱闸制动功能单元、液压马达组成液压循环,双循环特殊储能器连接恒压储能器,恒压储能器连接汽车抱闸制动功能单元,液压油箱分别连接发动机、双循环特殊储能器、恒压储能器,液压马达安装在发动机、恒压储能器、液压油箱之间。
本发明还可以包括:
1、所述的双循环特殊储能器包括双循环特殊蓄能器耐压外壳、双循环特殊蓄能器壳内弹性皮囊、温包排气阀、温包进气阀,双循环特殊蓄能器壳内弹性皮囊安装在双循环特殊蓄能器耐压外壳里,双循环特殊蓄能器壳内弹性皮囊与双循环特殊蓄能器耐压外壳构成双循环特蓄能器油腔,双循环特殊蓄能器耐压外壳上开有双循环特殊蓄能器进油口、双循环特殊蓄能器出油口,双循环特殊蓄能器壳内弹性皮囊分别与增压器压气机、涡轮相连并在相连的管路上分别安装温包进气阀和温包排气阀,双循环特殊蓄能器壳内弹性皮囊、温包进气阀、温包排气阀构成温包。
2、所述的恒压蓄能器包括恒压蓄能器壳外弹性皮囊、恒压蓄能器壳内弹性皮囊、恒压蓄能器耐压外壳,恒压蓄能器壳外弹性皮囊安装在恒压蓄能器耐压外壳外,恒压蓄能器壳内弹性皮囊安装在恒压蓄能器耐压外壳里,恒压蓄能器壳外弹性皮囊和恒压蓄能器壳内弹性皮囊相连,恒压蓄能器耐压外壳与恒压蓄能器壳内弹性皮囊构成恒压蓄能器的储油腔,恒压蓄能器耐压外壳上开有恒压蓄能器出油口、恒压蓄能器进油口,恒压蓄能器进油口连接双循环特殊蓄能器出油口,恒压蓄能器出油口连接汽车抱闸制动功能单元。
3、还包括两位三通电磁阀、单向阀、三通阀,发动机和汽车抱闸制动功能单元之间安装两位三通电磁阀;双循环特殊储能器与恒压储能器之间安装单向阀;恒压储能器、发动机、液压马达之间安装三通阀。
4、所述的双循环特殊蓄能器与恒压蓄能器之间的液压油管路、恒压蓄能器和三通阀之间的液压油管路、三通阀与汽车抱闸制动功能单元之间的液压油管路上分别旁接一个安装有安全阀的流回油箱的液压油路。
本发明的优势在于:本发明针对现有汽车尾气余热回收方式的局限性和单一性,提出了一种全新的能量回收与利用方式,将热能直接转化为利用具有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较大等优点的液压油储存的液压能,更适合于汽车尾气余热的回收与利用,很好地实现了低品位能源的二次利用,使汽车尾气余热的回收与利用方式更加多元化。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双循环特殊蓄能器结构图;
图3为本发明的恒压蓄能器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举例对本发明做更详细地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工程大学,未经哈尔滨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3132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抗蚀空气能热泵热水装置
- 下一篇:一种民用节能、环保、高效供暖锅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