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紫外线吸收剂UV-531的合成工艺无效
申请号: | 201110325110.1 | 申请日: | 2011-10-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0379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20 |
发明(设计)人: | 苏宏镇;田礼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宿迁联盛化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C49/84 | 分类号: | C07C49/84;C07C45/6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3800 江苏省宿***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紫外线吸收剂 uv 531 合成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紫外线吸收剂UV-531的合成工艺。
背景技术
紫外线吸收剂UV-531,化学名为2-羟基-4-正辛氧基二苯甲酮,是一种性能卓越的高效防老化助剂,能吸收240~340nm的紫外光,具有色浅、无毒、相容性好、迁移性小、易于加工等特点。同时它对聚合物有最大的保护作用,并有助于减少色泽,延缓泛黄和阻滞物理性能损失,因此被广泛用于PE、PVC、PP、PS、PC、有机玻璃、丙纶纤维和乙烯醋酸乙烯酯等方面。它具有优秀的抗热性和良好的光稳定效果,还被广泛应用于干性酚醛和醇酸清漆类、聚氨酯类、丙烯酸类、环氧类和其它空气干燥产品及汽车整修漆、粉末涂料、聚氨酯、橡胶制品等。目前我国开发的UV-531,存在原料消耗大,产品成本高等缺点,因此,进行UV-531的合成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目前,国内的生产工艺落后,仍采用三步法生产UV-531。第一步,制备1-氯代正辛烷(或溴代正辛烷);第二步,制备2,4-二羟基二苯甲酮;第三步在催化剂的作用下,由2,4-二羟基二苯甲酮与1-氯代正辛烷(或溴代正辛烷)合成2-羟基-4-正辛氧基二苯甲酮。这种合成方法不仅要求反应温度高、工艺流程长,产品质量不稳定,而且收率较低,成本较高,对环境污染严重。
如下为传统工艺反应式:
C8H17OH+HCl→C8H17Cl+H2O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上述不足,研究开发了一种紫外线吸收剂UV-531的绿色合成工艺,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成本低、收率高且纯度高、制成品色泽好、质量好、环境友好型的合成工艺。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
一种紫外线吸收剂UV-531的绿色合成工艺:
第一步,向四颈烧瓶内加入2,4-二羟基二苯甲酮、碳酸二辛酯和溶剂混合;
第二步,开动搅拌器并加温至120℃,分水器回流分水,直到分水器内无水珠生成,继续回流1h;
第三步,回流结束后将四颈烧瓶冷却至30~40℃,加水洗涤两次,有机相通过减压蒸出溶剂;
第四步,再加酒精搅拌,冷却重结晶后再经过滤离心洗涤工艺,可获得白色结晶粉末2-羟基-4-正辛氧基二苯甲酮。
所述四颈烧瓶安装冷却水管、搅拌器、分水器和温度计;
所述2,4-二羟基二苯甲酮与碳酸二辛酯的投料比为2∶1.0~1.2;
第二步溶剂的投料量为2,4-二羟基二苯甲酮的0.35~0.5;
第二步溶剂为甲苯或二甲苯;
第二步的反应控制最佳温度为110~120℃;
第四步重结晶选用酒精做溶剂。
本发明工艺反应式如下: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工艺反应使用碳酸二辛酯代替氯代正辛烷(或溴代正辛烷),减少了合成工艺步骤,降低了原料和设备成本,同时避免了合成氯代正辛烷(或溴代正辛烷)时SO2和HCl或HBr有毒气体的产生;而且反应在较低的温度下进行,节约能耗;较传统工艺收率有了较大的提高。采用本工艺合成的UV-531具有收率高且纯度高、色泽好、质量好,便于操作,容易实施的优点,且无环境污染,利于推广应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1
在带有冷却水管、搅拌、分水器、温度计的2L四颈烧瓶中投入642g(3mol)的2,4-二羟基二苯甲酮、249g(1.5mol)的碳酸二辛酯和250g的甲苯,搅拌升温到110℃,回流分水,直到无水珠生成,继续回流1h,冷却至30-40℃,加水洗涤两次,减压蒸出甲苯,加酒精重结晶,得到白色结晶粉末2-羟基-4-正辛氧基二苯甲酮938.9g,其收率为96.0%,熔点为47.2~49℃,GC:99.0%。
实施例2
在带有冷却水管、搅拌、分水器、温度计的2L四颈烧瓶中投入642g(3mol)的2,4-二羟基二苯甲酮、273.9g(1.65mol)的碳酸二辛酯和250g的甲苯,搅拌升温到110℃,回流分水,直到无水珠生成,继续回流1h,冷却至30-40℃,加水洗涤两次,减压蒸出甲苯,加酒精重结晶,得到白色结晶粉末2-羟基-4-正辛氧基二苯甲酮955.6g,其收率为97.7%,熔点为47.5~49℃,GC:99.0%。
实施例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宿迁联盛化学有限公司,未经宿迁联盛化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2511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激光器激光自动控制电路特性演示仪
- 下一篇:一种内胎印字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