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无铅防辐射有机玻璃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312010.5 | 申请日: | 2011-10-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5842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1 |
发明(设计)人: | 陈倩;李莉;刘强;马芳武;丁勇;赵福全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F220/14 | 分类号: | C08F220/14;C08F220/06;C08F2/02;C08F2/44;C08K5/12;C08K5/521;C08K5/11;G21F1/10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9 | 代理人: | 尉伟敏 |
地址: | 317000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辐射 有机玻璃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有机玻璃及其制备方法,具体涉及一种无铅防辐射有机玻璃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各种射线的使用日益广泛,各种辐射充斥于我们的生活中。辐射对人体造成了一定的伤害,严重影响了人们的身体健康。而辐射是可以对其进行防护的,以降低对我们身体及生活的影响。防辐射主要是通过吸收或消散部分辐射能从而达到降低辐射的影响。玻璃用途广泛,具有防辐射功能的玻璃尤其是有机玻璃在生活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位置。目前市面上的防辐射有机玻璃主要是在生产过程中添加铅作为填料以吸收和消散辐射能,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铅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和环境的破坏,越来越引起各方面的关注。不含铅的防辐射玻璃,尤其是不含铅的防辐射有机玻璃就具有相当的优越性。
为了克服辐射的影响,公告号为“CN 101319025 B”公告日为2010.12.01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含铅防辐射有机玻璃的制备方法,它通过在有机玻璃的生产过程中添加铅盐,以达到防辐射的效果。但是其所含的铅危害了人类健康并造成了环境污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无铅防辐射有机玻璃,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通过使用本发明的有机玻璃,可以达到防辐射的目的,并且避免了铅带来的危害。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无铅防辐射有机玻璃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无铅防辐射有机玻璃,所述无铅防辐射有机玻璃的原料由甲基丙烯酸甲酯、引发剂、增塑剂、辛酸、丙二醇和稀土盐组成,除稀土盐外其余各组分按重量份数计分别为:
甲基丙烯酸甲酯 15-30份
引发剂 0.02-0.2份
增塑剂 0.1-5份
辛酸 15-30份
丙二醇 15-30份,
稀土盐占除稀土盐外其余各组分重量之和的百分比为 5%-25%
有机玻璃具有良好的性能,透光率、透光范围以及机械强度都比普通玻璃优良,而含铅的有机玻璃不仅具备这些性质,还能有效的防治辐射,但是铅的危害影响了含铅有机玻璃的发展,上述组分中,稀土盐中的稀土元素对射线具有良好的吸收效果,稀土盐通过辛酸和丙二醇进行溶解后,加入有机玻璃的制备过程中,并成为有机玻璃的一部分,使有机玻璃携带稀土元素并通过稀土元素的吸收作用达到防辐射的效果。
作为优选,稀土盐占除稀土盐外其余各组分重量之和的百分比为5%-15%。
作为优选,所述引发剂选自偶氮二异丁腈、偶氮二异庚腈、过氧化苯甲酰、过氧化碳酸二异丙酯、过氧化二月桂酰、过氧化二乙酰或叔丁基过氧化氢。
作为优选,所述稀土盐为甲基丙烯酸钐或甲基丙烯酸钆。
作为优选,所述增塑剂选自邻苯二甲酸酯、磷酸酯或脂肪族二元酸酯。
制备本发明的无铅防辐射有机玻璃的方法,采用本体聚合方式,包括以下步骤:
(1)预聚合:首先将稀土盐加入到辛酸和丙二醇的混合液中进行混合,搅拌均匀,得到稀土盐混合液;然后将稀土盐混合液、引发剂和增塑剂加入到甲基丙烯酸甲酯中搅拌均匀形成聚合液,并在70~80℃的水浴中反应0.5~1小时,得到预聚体;
(2)聚合成型:首先将将步骤1得到的预聚体倒入模具中,然后将装有预聚体的模具放入45~60℃烘箱中,并保温5~8个小时,再将烘箱温度升至90~100℃保温2~4小时,最后自然降到室温,脱模,得到有机玻璃成品。
通过上述方法制备的有机玻璃,通过对透光率和屏蔽性能的测试显示,本产品具有优良的防辐射效果,而透光性并没有受到影响。这种有机玻璃能够有效的避免目前含铅有机玻璃中铅的污染等危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稀土盐的制备:
1、甲基丙烯酸钐(Sm (MAA)3)的制备
(1)Sm(OH)3的合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1201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硅铝双连续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三嗪环的合成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