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卤制豆干的生产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308456.0 | 申请日: | 2011-10-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0598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11 |
发明(设计)人: | 王中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中林 |
主分类号: | A23C20/02 | 分类号: | A23C20/02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陆万寿 |
地址: | 715600 陕西省***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卤制 生产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食品领域,涉及一种豆干的生产方法,尤其是一种卤制豆干的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大豆含有丰富而全面的营养素,它集人体必须的高蛋白、氨基酸及多种微量元素为一体。用大豆制成的食品是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症等患者健身强体的最佳食品。目前,利用大豆可以加工制成多种食用方便的豆制品,其中豆腐干、豆腐,蛋白质含量高于鸡、瘦肉,是一种营养丰富的食品,目前豆制品的制作方法多为传统的浸泡、磨浆、过滤、煮浆、加凝固剂(如:卤水、石裔)成嫩豆腐,挤压成干豆腐,再加调料卤制成可直接食用的豆制品,这种方法制成的产品含水量很高,难于长时间储藏和不利于长途运输。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渣、废水,工作环境潮湿恶劣,同时许多蛋白质随废水流失,造成资源的浪费,也就是说豆制品中只保留了大豆10%的蛋白质,其余90%的蛋白质依然留在废渣中,而废渣除了供应牲畜作饲料外,人是无法食用的。曾经有人发明了一种煮干豆腐丝的生产方法,该方法沿用传统的湿法制作工艺,将大豆制成千豆腐,再用食用油炸或用盐水溶液浸泡,后烘干,脱去部分水分,经调味汁绘煮即得卤制豆千。这种生产方法,由于依然沿用的传统工艺,因而工艺上存在的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而保存期虽然延长了些,但依然很难长时间保存和长时间运输。
发明内容
本发明发明一种卤制豆干的生产方法,本发明解决了卤制豆干时原料利用率低、卤制豆干工艺不合理、卤制豆干不易长时间储存的技术难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卤制豆干的生产方法,按照如下步骤:
(1)选择合适的大豆,并对大豆预处理后进行浸泡和水洗;
(2)将水洗后的大豆进行磨浆、煮浆、滤浆、点浆、蹲脑、破脑、上箱、压榨、脱布、成型、汆碱、卤制、烘烤和拌料;制备卤制豆干。
所述合适的大豆是指色泽光亮、籽粒大小均匀、颗粒饱满,杂质小于2%,子叶变色粒小于5%,霉变与病癍粒合计小于2%,破碎粒与虫蚀粒合计小于10%,粗蛋白大于34%,水分小于16%,铁豆小于1%的大豆。
所述大豆预处理是指清除大豆中的杂质,如泥土、沙子、石块、金属、草籽,同时洗掉部分大豆表面的微生物,冲洗到水清亮。
所述浸泡和水洗是指按照质量百分比,大豆∶水=1∶2的比例进行浸泡;春季和秋季时,浸泡温度为15-20℃、浸泡时间为10-12h;夏季时,浸泡温度为20-35℃、浸泡时间为6-8h;冬季时,浸泡温度为5-15℃、浸泡时间为13-18h。
所述煮浆、滤浆中,第一罐温度40℃、第二罐温度60℃、第三罐温度80℃、末罐温度96-100℃,压力小于0.1mPa;滤网为200-250目/in。
所述点浆温度为80-85℃,点浆的豆浆浓度为7-8Bé;蹲脑时间为10-15min。
所述压榨温度在65-70℃,压榨时间为20-25分钟,白胚水分60-65%,压力1-3Mpa。
所述卤制时,卤水盐份5-5.5%,卤制时间30-45分钟,卤制时蒸汽压力小于0.2mPa。
所述烘烤时,温度80-100℃,时间20分钟;干胚水分为50-55%,干胚盐份1.7-2.2%。
本发明的卤制豆干的生产方法,工艺合理、资源利用率高,卤制豆干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干净卫生、并且能保存较长的时间,便于运输和储存。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卤制豆干的生产方法,按照如下步骤:
(1)选择合适的大豆,并对大豆预处理后进行浸泡和水洗;
(2)将水洗后的大豆进行磨浆、煮浆、滤浆、点浆、蹲脑、破脑、上箱、压榨、脱布、成型、汆碱、卤制、烘烤和拌料;制备卤制豆干。
1.感官要求:色泽光亮、籽粒大小均匀、颗粒饱满,杂质小于2%,子叶变色粒小于5%,霉变与病癍粒合计小于2%,破碎粒与虫蚀粒合计小于10%。
2.粗蛋白大于34%,水分小于16%(注意:此水分的大豆不能长期储存。)
3.陈大豆和烘干豆都不适宜用于豆腐干。陈豆因存放时间长,生命活动消耗了部分蛋白质,尤其是经过高温季节,脂肪氧化和蛋白质变性,加工出的豆腐质地粗糙,无弹性,持水性差,色泽发暗。烘干豆因烘干过程中蛋白质部分变性,影响豆腐的出品率。
4.铁豆过多也不能使用,要求小于1%。铁豆指吸水特慢的或不吸水的大豆。它的判定需做浸泡实验。
一、制白胚工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中林,未经王中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0845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