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目标回波多普勒特性的声纳运动目标成像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287777.7 | 申请日: | 2011-09-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9352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28 |
发明(设计)人: | 孙大军;张友文;张殿伦;滕婷婷;勇俊;刘鑫;师俊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S15/89 | 分类号: | G01S15/89;G01S7/537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50001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目标 回波 多普勒 特性 声纳 运动 成像 方法 | ||
1.一种基于目标回波多普勒特性的声纳运动目标成像方法,其特征是包括如下步骤:
(1)对接收基阵中各个基元的回波数据进行带通滤波;
(2)对各个频点信号进行带通滤波,获得到各频点的带通数据;
(3)对各频点带通滤波后的数据进行正交解调,获得实信号的解析信号形式;
(4)对各频点正交解调后的回波数据进行切比雪夫加权和聚焦操作;
(5)利用FFT波束形成获得各频点极坐标系下的图像数据;
(6)对各个频点FFT波束形成后的图像数据进行插值合并,并利用扇形变换,将极坐
标系下的图像转成符合人们视觉习惯的直角坐标系下的图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目标回波多普勒特性的声纳运动目标成像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对接收基阵中各个基元的回波数据进行带通滤波是指对接收基阵的各个基元的回波数据进行FIR或者是IIR带通滤波处理。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基于目标回波多普勒特性的声纳运动目标成像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对各个频点信号进行带通滤波是将信号的频率范围分成M段,分别用带通滤波器滤出每段的信号,之后对每段信号分别进行窄带的FFT波束形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基于目标回波多普勒特性的声纳运动目标成像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对正交解调后的回波数据进行切比雪夫加权是指对各个阵元接收信号的幅度进行加权,所述聚焦是指正前方多点聚焦。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目标回波多普勒特性的声纳运动目标成像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对正交解调后的回波数据进行切比雪夫加权是指对各个阵元接收信号的幅度进行加权,所述聚焦是指正前方多点聚焦。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基于目标回波多普勒特性的声纳运动目标成像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插值合并是指对于512点FFT波束形成,扇面的开角为-52.8°-53.1°,将各个频点FFT波束形成后的角度索引经过线性插值到-45°-45°,0.5°间隔的范围上,之后将插值后的各个频点的成像数据在该角度范围上进行对应相加,得到总的输出的图像数据;所述的扇形变换是指极坐标与直角坐标之间的坐标转换。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目标回波多普勒特性的声纳运动目标成像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插值合并是指对于512点FFT波束形成,扇面的开角为-52.8°-53.1°,将各个频点FFT波束形成后的角度索引经过线性插值到-45°-45°,0.5°间隔的范围上,之后将插值后的各个频点的成像数据在该角度范围上进行对应相加,得到总的输出的图像数据;所述的扇形变换是指极坐标与直角坐标之间的坐标转换。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目标回波多普勒特性的声纳运动目标成像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插值合并是指对于512点FFT波束形成,扇面的开角为-52.8°-53.1°,将各个频点FFT波束形成后的角度索引经过线性插值到-45°-45°,0.5°间隔的范围上,之后将插值后的各个频点的成像数据在该角度范围上进行对应相加,得到总的输出的图像数据;所述的扇形变换是指极坐标与直角坐标之间的坐标转换。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目标回波多普勒特性的声纳运动目标成像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插值合并是指对于512点FFT波束形成,扇面的开角为-52.8°-53.1°,将各个频点FFT波束形成后的角度索引经过线性插值到-45°-45°,0.5°间隔的范围上,之后将插值后的各个频点的成像数据在该角度范围上进行对应相加,得到总的输出的图像数据;所述的扇形变换是指极坐标与直角坐标之间的坐标转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工程大学,未经哈尔滨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87777.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SF6阀门波纹管组件及其生产方法
- 下一篇:一种气能机系统及其气能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