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腰果酚丁基醚组合物的合成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274578.2 | 申请日: | 2011-09-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0831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11 |
发明(设计)人: | 夏建陵;黄坤;李梅;陈瑶;杨小华;万厉;张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7C41/01 | 分类号: | C07C41/01;C07C43/215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冯慧 |
地址: | 210042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腰果 丁基 组合 合成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醚的合成方法,尤其涉及一类腰果酚丁基醚的合成方法。
背景技术
腰果酚是一种间位有一个15碳长的碳链的单羟基苯酚结构的天然生物酚,腰果酚无毒性,无腐蚀性,有别于石油苯酚高腐蚀,高毒性。对环境、人体比较友好。其结构如下:
其中n是0、1或者2。
腰果酚用途广泛,可以用于酚醛树脂、环氧树脂固化剂、表面活性剂和破乳剂等。但是腰果酚的酚羟基极其容易被空气氧化成醌,色泽加深。英国专利GB2262525公开了用环氧乙烷对腰果酚进行乙氧基化制得腰果酚羟乙基醚,用于制备表面活性剂。
中国专利CN102030725公开了腰果酚环氧丙烷基醚的合成方法,使用一种冠醚作为相转移催化剂,在氢氧化钠溶液的存在下,合成了腰果酚环氧丙烷基醚,总产率88%。用于制备腰果酚多羟基化合物。
美国卡尔多利特公司分别在美国专利US 6299054和中国专利CN1332712公开了一种在有机或无机催化剂存在下用环状有机碳酸酯对腰果酚进行羟烷基化的方法和由该方法制得的物质的一种新型组合物。腰果酚的独特分子结构使得在羟烷基化反应中可使用多种有机或无机碱性催化剂,包括三乙胺,咪唑,氢氧化钠和碳酸钠,而不形成大量的不希望有的副产物。根据该发明,可得到高产率和高纯度的最终产物,单羟基烷基腰果酚基醚。该产物具有浅颜色且它的颜色稳定性是通过用更稳定的羟基烷氧基替代苯酚的羟基而得到提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腰果酚的酚羟基容易氧化成醌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腰果酚丁基醚组合物的合成方法,腰果酚的酚羟基被烷氧基替代,颜色稳定性很好,具有高沸点。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腰果酚丁基醚组合物的合成方法,腰果酚和氯代正丁烷在碱性催化剂存在下,无氧条件反应,反应结束减压蒸馏,过滤除去生成的盐得到产物腰果酚丁基醚组合物,所述的碱性催化剂为碱金属碳酸盐或碱金属氢氧化物,所述的产物腰果酚丁基醚组合物的分子结构通式如下:
其中n是0、1或者2。
反应是在温度80~120℃下进行,反应时间为2~6小时。
所述的碱金属碳酸盐、碱金属氢氧化物为碳酸钾、碳酸钠、碳酸钙、氢氧化钠、氢氧化钾中的任一。
所述的腰果酚、氯代正丁烷和碱性催化剂按照摩尔比1:1~1.5:0.5~1进行投料。
所述的反应中可以使用溶剂或不使用溶剂,如使用溶剂则加入极性非质子溶剂。
所述的极性非质子溶剂是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乙酰胺、丙酮、丁酮中的任一。
有益效果:
该产物在涂料、胶黏剂、橡胶、塑料、弹性体、复合材料和油墨中可以用作腰果酚的替代品。和腰果酚相比,该产物具有如下优势:
1. 腰果酚丁基醚的颜色很浅。腰果酚由于色泽很深而只能用于底漆涂料。但是如果使用腰果酚丁基醚作为替代品,便可以用于表面涂料等对颜色要求较高的领域。
2. 腰果酚丁基醚的颜色稳定性很好。腰果酚不仅颜色深,而且颜色稳定性差,色泽会随着储存期的延长而逐渐加深。但是腰果酚丁基醚的颜色会随着储存期的延长而逐渐变浅。
3. 腰果酚丁基醚不会引起皮肤过敏。众所周知,腰果酚分子中含有酚羟基,会引起过敏体质人群的接触性皮炎。而腰果酚丁基醚用丁氧基完全取代了酚羟基,杜绝了过敏源。
附图说明
图1是腰果酚丁基醚组合物的气相色谱图。
图2是n为0的腰果酚丁基醚质谱图。
图3是n为1的腰果酚丁基醚质谱图。
图4是n为2的腰果酚丁基醚质谱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技术方案不局限于以下的具体实施例,还包括各种具体实施例的组合。
实施例1
将1摩尔新鲜的腰果酚(山东滕州雅兰特生物材料有限公司)、1摩尔氯代正丁烷(宜兴市昌吉利化工有限公司)和0.5摩尔的碳酸钾(成都市科龙化工试剂仪器厂)加入规格1000毫升的配有氮气通入口、温度计、搅拌器和回流冷凝装置的四口烧瓶混合搅拌,氮气出口用漏斗倒扣水中液封。通入氮气10分钟排除烧瓶内的空气。温度升至80℃并保持6小时。在水浴加热96℃用旋转蒸发器和循环水真空泵减压蒸馏除去反应生成的水,用布氏漏斗抽滤除去盐,得到淡黄色透明的腰果酚丁基醚340g,产率95.5%。
实施例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未经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7457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定时参考小区的去激活管理方法和设备
- 下一篇:扒掌及其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