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应用于池塘海参养殖的小规格苗种投放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271995.1 | 申请日: | 2011-09-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2888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02 |
发明(设计)人: | 吴德寿;黄聿诚;韩丰波;张文绪;刘锦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恒生源生态农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K61/00 | 分类号: | A01K6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211***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应用于 池塘 海参 养殖 规格 苗种 投放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产养殖领域,特别是涉及应用于池塘海参养殖的小规格苗种投放方法。
背景技术
海参养殖是近年来我国新兴的水产养殖产业,产值不断增大,养殖方式多样。海参养殖除小部分为在自然海域增养殖外,其余大部分养殖分布于沿海有适合水力条件的潮间带围堰池塘养殖和滩涂地区池塘养殖,池塘养殖目前已占据了我国海参养殖面积的绝大部分。海参池塘养殖是通过人工放苗的方式,将一定规格大小的海参苗投放于养殖池塘内,再通过养殖池塘的日常管理,尽可能创造出适宜海参生长的水体环境。其中,海参苗人工投放方式是决定海参池塘养殖成功的关键技术之一,对提高海参苗成活率和成参产量都有重要影响。目前对于较大规格海参苗的投放方式较好解决,即通过池内行船方式,将海参苗投放到附着基附近的水面上,海参苗自行沉落到附着基上及附近的池底,沉落到池底的海参苗可爬行到附着基上,对于大规格海参苗目前基本采用的这种投放方式,海参苗成活率较高。但是,对于个体规格较小的海参苗,采用这种投放方式效果不理想,投苗后一段时间内相当一部分海参苗死亡,投苗成活率较低,严重影响养殖经济效益。究其原因,主要是小规格海参苗爬行能力较弱,采用这种方式洒落到泥沙质池底的海参苗在泥沙中爬行较为艰难,很难自行爬行到附着基上,会被池底的泥沙埋没,导致因缺乏饵料摄食或受底质不利因素影响而死亡。
目前急需一种行之有效的应用于池塘海参养殖的小规格苗种投放方式,以提高小规格海参苗的投放成活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海参池塘养殖生产中小规格苗种投放后成活率低的问题,提供一种应用于池塘海参养殖的小规格苗种投放方法。
本发明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所指方法是在海参池塘养殖池内投放小规格海参苗,海参苗个体大小介于150-300头/斤之间,将海参苗装入网袋中,由潜水员将网袋直接投入池底参笼内或投放在堆型附着基上。
放入每个网袋的参苗重量不超过半斤,并在网袋中放入一块直径3cm左右光滑鹅卵石,压住网袋防止漂浮。
网袋使用两块边长20cm左右、网孔直径2-3mm、大小相同的方形网片三边缝合制成,留一边开口作为参苗出入口。
参苗从网袋中爬出后,网袋继续放在养殖池中作为海参附着基,直至每季海参收获时人工捡拾出池。
根据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公开的应用于池塘海参养殖的小规格苗种投放方法有以下优点和积极效果:
1、使用网袋装载小规格海参苗可直接投放在参笼里或附着基上,参苗可从网袋中自行爬出直接附着在参笼或附着基上,防止常规方法中小规格参苗陷入池底底质中死亡的现象。
2、采用此种方法投放的小规格参苗成活率可达到80-90%,相比常规方法30-50%的投放成活率,小规格参苗投放成活几率大幅度提高。
3、此种方法特别适用于海参苗种个体大小不均匀情况下的投放,可确保小规格海参苗的成活率。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所指方法使用的网袋由大小相同的两块网片缝合成口袋状,网片孔径2-3mm,每边边长20cm左右,两块网片重合后缝合任意三条边成口袋状,留一边开口作为参苗出入口。整个放苗过程由至少2位操作工完成,一人在养殖池内行船运送参苗,并将不多于半斤的海参苗装入每个网袋,将网袋递给水中的潜水员,由潜水员将网袋直接投入池底参笼内或投放在堆型附着基上,任由海参苗自行爬出网袋,网袋继续放在养殖池中作为海参附着基,直至每季海参收获时人工捡拾出池。该方法最适合于个体大小介于150-300头/斤之间的海参苗的投放,个体大于150头/斤的海参苗也可以采用这种方法。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恒生源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未经青岛恒生源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7199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红枣保健预拌粉
- 下一篇:一种促进杜鹃花花芽形成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