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影像深度估计方法及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10242381.0 | 申请日: | 2011-08-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0731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04 |
发明(设计)人: | 戴庆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威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N13/00 | 分类号: | H04N13/00;H04N1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钱大勇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影像 深度 估计 方法 及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影像的处理方法与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影像深度的估计方法与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三维影像的显示器日渐普及,对于三维影像数据的需求也日渐提高。但大部分的影像数据仍是以二维数据为主,若从原始为二维的影像转换至三维的影像,影像深度(Image Depth)则为此转换中重要参数的一。影像深度意指在影像中自视点至物体的距离,可被用于产生左右两张稍有不同的影像分别供左眼及右眼观看,利用两眼的视差而使得使用者有观看三维影像的感觉。然而,由于演算法复杂度高,即时(real time)的二维至三维影像转换是相当困难的。因此,如何快速的取得二维至三维影像转换所需的参数,例如影像中每个像素的深度值,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于现有技术中,有些方法使用帧(frame)与帧间的信息来加速深度值的估算,例如,利用视频影片的连续帧之中的物体移动距离来估算深度值。然而,当影像中的场景或主物体改变或快速移动时,此方法便无法精确的估计出各像素的深度值。此外,当影像中的物体的前后关系不明确时,例如并无遮蔽后物的前物存在等情况,也不利于影像深度的估计。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提出一种影像深度估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首先,根据影像的每一像素的所有色彩分量之间的比较,计算该影像的每一像素的一色相值;将影像的每一像素的该色相值对应至第一数值或第二数值,以作为一对应值。接着,根据影像的每一像素的对应值,计算影像的每一像素的深度值,其中此深度值用于将影像转换为三维影像,以供三维显示装置显示。
本发明提出一种影像深度估计装置,包括存储器及处理器,其中,存储器用以储存影像。处理器根据影像的每一像素的所有色彩分量之间的比较,计算该影像的每一像素的一色相值,将影像的每一像素的该色相值对应至第一数值或第二数值,以作为一对应值,并且根据影像的每一像素的对应值,计算影像的每一像素的深度值,其中上述深度值用于将影像转换为三维影像,以供三维显示装置显示。
基于上述,本发明可快速的估计影像中每一像素的深度值,使得二维影像能更快速的转换为三维影像,以供三维显示装置显示。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结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一种影像深度估计方法的步骤流程图。
图2示出了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根据影像的每一像素的所有色彩分量之间的比较,将影像对应到第一数值或第二数值步骤的流程图。
图3示出了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根据像素的色相值决定像素的对应值步骤的流程图。
图4示出了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根据区段内的像素数量决定区段范围步骤的流程图。
图5A及图5B示出了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根据区段内的像素数量决定区段范围的步骤的示范实施例。
图6示出了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根据影像的对应值计算影像的每一像素的深度值步骤的流程图。
图7示出了本发明一实施例,根据影像的像素及外围像素的对应值计算影像的每一像素的深度值步骤的流程图。
图8A及图8B示出了本发明一实施例中,计算像素通往外围像素的路径的距离的一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9示出了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根据影像的像素及外围像素的对应值计算影像的每一像素的深度值步骤的另一实施方式的流程图。
图10示出了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根据影像的像素以及外围像素的对应值计算影像的每一像素的深度值步骤的一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11示出了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一种影像深度估计装置的方块图。
图12A、图12B及图12C示出了本发明一示范实施例的示意图。
附图符号说明
S101~S102、S201~S203、S301~S303、S401~S404、S601~S602、S701~S702、S901~S903:步骤
Fin:影像
Fr:对应值
Fd:深度值
Fh:色相值
Fhmin:色相值的最小值
Fhmax:色相值的最大值
b1~b10:区段
R:区段范围
P1、P2:路径
L1、L2:排
701:外围像素
7001、611~615、621~625:像素
ST1、ST2:集合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威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威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4238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光耦失效分析方法
- 下一篇:一种带发电功能的热能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