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平均速率和突发速率控制的基于泛洪的路由协议有效
申请号: | 201110240610.5 | 申请日: | 2011-08-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7766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14 |
发明(设计)人: | 戴维·M·卡特兹;戴维·沃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丛林网络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12/56 | 分类号: | H04L12/56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余刚;吴孟秋 |
地址: | 美国加利***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平均 速率 突发 控制 基于 路由 协议 | ||
1.一种基于泛洪的链路状态路由协议的链路状态消息的传输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通过层二(L2)通信介质建立第一路由器和第二路由器之间的链路状态路由邻接;
根据基于泛洪的链路状态路由协议,利用第一路由设备接收入站消息,其中,所述入站消息指定所述第一路由器和所述第二路由器之间的所述路由邻接的最小包间隔;以及
通过所述L2通信介质从所述第一路由器向所述第二路由器泛洪多个链路状态消息以传递所述链路状态消息,其中,当向所述L2通信介质泛洪所述多个链路状态消息时,所述第一路由器至少保持所述多个链路状态消息中每个之间的指定的所述最小包间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利用所述第一路由器确定所述L2通信介质包括多路存取通信介质还是点对点通信介质,
当所述L2通信介质包括点对点通信介质时,所述第一路由器以第一模式操作,其中,所述第一路由器以连续包之间的时间间隔超出所述邻接的所述最小包间隔的方式用所述第一路由器向所述L2通信介质输出所述多个链路状态消息;以及
当所述L2通信介质包括多路存取通信介质时,所述第一路由器以第二模式操作,其中,所述第一路由器:(a)识别最长的由与所述第一路由器具有邻接并且通过同一L2通信介质可达的一组路由器中的任意路由器指定的最小包间隔,以及(b)利用所述第一路由器以连续包之间的时间间隔超出所识别的所述一组路由器的最小包间隔的方式向所述L2通信介质泛洪所述多个链路状态消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
其中,所述入站消息进一步指定由所述第二路由器分配给所述邻接的包信用值,以及
其中,通过所述L2通信介质从所述第一路由器向所述第二路由器泛洪多个链路状态消息包括,利用所述第一路由器泛洪所述多个链路状态消息的子集直到所分配的所述包信用值,以及在泛洪所述多个链路状态消息的剩余部分之前等待,直到从所述第二路由器接收到另外的信用值。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包信用值指定为路由协议邻接分配的多个包或者多个字节中的一个。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入站消息包括类型、长度和值(TLV),所述类型、长度和值(TLV)包括为所述邻接指定所述最小包间隔的第一子字段,以及指定由所述第二路由器分配给所述邻接的所述包信用值的第二子字段。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入站消息包括包含所述TLV的IS-IS HELLO协议数据单元。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在接收所述入站链路状态消息之前,从所述第一路由器向所述第二路由器发送一个以上链路状态消息,以使所述第一路由器和所述第二路由器的链路状态数据库同步;以及
响应于先前发送的所述链路状态消息,利用所述第一路由器接收所述入站消息,其中,所述入站消息包括IS-IS部分序列号PDU(PSNP),所述IS-IS部分序列号PDU(PSNP)确认收到先前发送的所述链路状态消息,并包含指定所述最小包间隔和所述包信用值的所述TLV。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
其中,所述入站消息进一步指定由所述第二路由器分配给所述邻接的包信用值,所述方法还包括:
利用所述第一路由器确定所述L2通信介质包括多路存取通信介质还是点对点通信介质;
当所述L2通信介质包括点对点通信介质时,通过利用所述第一路由器输出所述多个链路状态消息的子集直到所分配的所述包信用值,以及在输出所述多个链路状态消息的剩余部分之前等待,直到从所述第二路由器接收到另外的信用值,根据所分配的所述包信用值控制从所述第一路由器向所述第二路由器的所述多个链路状态消息的泛洪;以及
当所述L2通信介质包括多路存取通信介质时,通过所述L2通信介质从所述第一路由器向所述第二路由器泛洪所述多个链路状态消息,而不考虑通过入站链路状态消息为所述邻接指定的所述包信用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丛林网络公司,未经丛林网络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40610.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