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MOSFET器件LDD结构的定性分析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233596.6 | 申请日: | 2011-08-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1933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18 |
发明(设计)人: | 张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华碧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3/22 | 分类号: | G01N23/22;G01N1/3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0433 上海市杨***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mosfet 器件 ldd 结构 定性分析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MOSFET器件LDD结构的定性分析方法。
背景技术
金属-氧化层-半导体-场效晶体管,(Metal-Oxide-Semiconductor Field-Effect transistor,MOSFET)是一种可以广泛使用在模拟电路与数字电路的场效晶体管(field-effect transistor)。MOSFET依照其“通道”的极性不同,可分为N型和P型的MOSFET,通常又称为NMOSFET与PMOSFET,其他简称还包括NMOS FET、PMOS FET、nMOSFET、pMOSFET等。
过去数十年来,MOSFET的尺寸不断地变小。早期的积体电路MOSFET制程里,通道长度约在几个微米的等级,但是到了今日的积体电路制程,这个参数已经缩小了几十倍甚至超过一百倍。90nm产品、65nm产品、45nm产品的量产,充分说明了MOSFET器件尺寸微缩的速度。器件尺寸的微缩固然增加了集成度,降低了成本,但是另一方面也带来了负面效应-短沟道效应(short-channel effects):即沟道长度减小到一定程度后,源极、漏极的耗尽区在整个沟道中所占的比重增大,栅下面的硅表面形成反型层所需的电荷量减小,因而阀值电压减小。同时衬底内耗尽区沿沟道宽度侧向展宽部分的电荷使阀值电压增加。当沟道宽度减小到与耗尽层宽度同一量级时,阀值电压增加变得十分显著。短沟道器件阀值电压对沟道长度的变化非常敏感。
为降低这种二级物理效应的影响,实现短沟道器件,要在器件结构上加以改进。一方面设法降低沟道电场,尤其是漏端电场;另一方面要消除PN结之间、器件之间的相互作用。因此出现了轻掺杂漏MOS结构(LDD)。
轻掺杂漏区(Lightly Doped Drain,LDD)结构,是MOSFET为了减弱漏区电场,以改进热电子退化效应等一系列的短沟道效应所采取的一种结构,如附图1所示,其中衬底为P型衬底1,轻掺杂漏区为n-轻掺杂漏区2。即沟道中靠近漏极的附近设置一个低掺杂的漏区,让该低掺杂的漏区也承受部分电压,这种结构可防止热电子退化效应。实际上,现在这种结构已经成为了大规模结成电路中MOSFET的基本结构。
我们知道采用不同的掺杂工艺,通过扩散作用,将P型半导体与N型半导体制作在同一块半导体(通常是硅或锗)基片上,在它们的交界面就形成空间电荷区称PN结。由于掺杂类型和掺杂浓度存在差异,PN结存在一个杂质浓度的过渡界面,即我们说的“结”(Junction),而它的深度我们称之为“结深”(Junction Depth)。在工艺过程中如果我们想对MOSFET器件是否采用了LDD结构进行定性分析,就要借助一定的技术手段来获取LDD“结深”信息。因此如何对MOSFET器件是否采用了LDD结构进行定性分析,成为该技术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解决如何对MOSFET器件是否采用了LDD结构进行定性分析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MOSFET器件LDD结构的定性分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按体积比HF∶HNO3∶冰醋酸=1∶2∶10比例进行MOSFET器件的源极、漏极、LDD等结构的染色液配制;
B、将待测MOSFET器件浸泡入染色液中5秒钟后取出;
C、使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进行截面观察MOSFET器件的源极、漏极、LDD等掺杂结构区,拍下扫描电子显微镜扫描的照片,并测量相关掺杂结构的结深;
D、作该待测MOSFET器件是否采用了LDD结构的定性判断。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步骤A中的HF浓度为49%,HNO3浓度为97%。
作为本发明的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步骤B中的待测MOSFET器件为金相切片好的样品或者手工裂片的样品。
本发明有如下优点:通过该种针对MOSFET器件的源极、漏极、LDD等掺杂结构区的PN结染色液配方,以后再进行该同种MOSFET器件的源极、漏极、LDD等掺杂结构结深确认,只需使用得出的最佳经验值来获取即可,既快速又经济,所有掺杂结构的结深可以在一张图片中获得,可快速作出对MOSFET器件是否采用了LDD结构的定性判断。
附图说明
图1MOSFET器件轻掺杂漏区结构;
图2扫描电子显微镜拍摄的染色后MOSFET器件轻掺杂漏区结构图。
图中标号为:
1-P型衬底 2-n-轻掺杂漏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华碧检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华碧检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3359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